元宝草

概况

异名:茅草香子(《简易草药》),灯台、双合合(《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草木便方》),对月草(《分类草药性》)。

基源: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的全草。

原植物: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Hypericum electrocarpum Maxim.),又名大对叶草(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北、湖南),排草、对经草(江西),红旱莲、宝塔草、穿心箭(浙江)。

历史:元宝草始载于《本草从新》,云:“元宝草生江浙田塍间。茎直上。叶对节生。如元宝向上。或三四层或五六层。”在《百草镜》中亦载:“……其叶中阔两头尖,如梭子形,穿茎直上、或五六层或六七层,小满后开花、黄色。”在《纲目拾遗》中载有:“……此草有两种:一种两叶抱茎,亦对节生,一种独叶,茎穿叶心,入药以独叶者为胜。”茎穿叶心者,即为元宝草。《植物名实图考》也载:“元宝草,江西、湖南山原、园圃皆有之。独茎细绿,长叶上翘,茎穿叶心,分杈复生小叶,春开小黄花五瓣、花罢结实。根香清馥,土医以叶异状,故有相思、灯台、双合合诸名。”据上述和附图,即为本种无疑。本品近代广为药用。《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

形态: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体无毛。单叶对生,两叶基部连合为一体向茎贯穿其中;叶片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5~7cm,宽1~3.5cm,散生黑色腺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花直径6~10mm;萼片5,有黑色腺点;花瓣淡黄色,有黑色腺点和腺条纹;雄蕊多数3束,花药有黑色腺点;子房3室。蒴果卵状长圆锥形,长6~9mm,散生黄褐色囊状腺点。种子黄褐色、圆柱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0卷第2分册.图版8:4-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路旁、草地、沟边及灌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日本、越南、缅甸和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宜温暖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可种植。用种子繁殖,于3~4月或9~10月播种。条播,按行距27~30cm开沟,深约4cm,播后覆土,每亩用种子150~200g。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间苗、补苗,按株距10~13cm留苗1株;亦可穴播,每穴定苗2株。生长期追肥1次。收获后结合迹地清理,再中耕除草与施堆肥,促使次年生长旺盛。栽种3~4年后,需翻蔸换地另种。病害有白粉病,可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防治。蚜虫、红蜘蛛为害叶片和果实,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防治。

采集:6~7月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泥沙杂质,晒干。药材产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鉴别:全草常碎断。根长3~7cm,支根细小,棕黄色。茎圆形,光滑,外表棕黄色,直径2~5mm,节微突起,基部节较密,顶端节渐稀,并有细小分枝,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茶褐色,叶背于扩大镜下可见黑色的圆形腺点;叶基部两两相连,呈元宝状。较老的茎梗顶端有黄色小花。果实细小。以干燥、色泽棕黄、有叶片者为佳。

显微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叶片横切面观:在海绵组织中可见圆形的分泌腔,直径60~122μm。 茎(直径1.5m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细胞5~6列,外侧2列细胞含叶绿素,内皮层1列明显。韧皮部窄。木质部宽,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射线宽1列细胞。髓中空。(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184)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苦、辛,凉。 ①《本草从新》:“辛,寒。” ②《四川中药志》:“苦,平。” ③《湖南药物志》:“苦,寒。有毒。”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功效:活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①《本草从新》:“补阴。治吐血,衄血。” ②《百草镜》:“治跌扑闪腰挫疼,痈毒。” ③《简易草药》:“治痧症。”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乳痈。” ⑤《草木便方》:“止血,定痛,利便,通经,下乳,催生。” ⑥《分类草药性》:“治痒子,去瘀血,生新血,治月经不调。”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冷宫黑经;又镇咳,止盗汗。” ⑧《湖南药物志》:“治疮疖肿毒,蛇咬伤。”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儿高热,痢疾,肠炎,吐血衄血,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乳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 ⑩《中草药学》:“吐血,咯血,衄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腿冷痛,痈疮疔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者30~60g)。外用:鲜草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①《四川中药志》:“无瘀滞者忌服,孕妇慎用。” ②《泉州本草》:“多服破气,令人下利。”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中草药学》:“治月经不调:元宝草15~30g,益母草9g,金锦香根15g。水煎,黄酒为引,月经前,每日1剂,连服5剂。” ②《中草药学》:“治吐血、咯血、衄血:元宝草、墨旱莲各30g,虎杖15g。水煎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慢性咽喉炎,音哑:元宝草、光叶水苏、苦各30g,筋骨草、玄参各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浙江民间草药》:“治阴虚咳嗽:元宝草30~60g,红枣7~14枚。同煎服。” ②《浙江民间草药》:“治赤白下痢,里急后重:元宝草煎汁冲蜂蜜服。” ③《重庆草药》:“治月经不调:月月开、益母草、对月草各30g,米酒150ml。加水煎,分3次服。” ④《江西民间草药》:“治乳痈:元宝草15g,酒、水各半煎。分2次服。” ⑤《江西民间草药》:“治跌打扭伤肿痛:鲜元宝草根15g,酒、水各半煎服;另用元宝草叶,加酒酿糟同捣匀敷伤处。” ⑥《浙江民间草药》:“治蛇咬伤,指疡:鲜元宝草捣罨患处。” ⑦《中草药学》:“治跌打损伤,腰腿冷痛:元宝草全草9~15g,水、酒各半煎服;渣外敷。”

食疗:①《泉州本草》:“治咳嗽吐血:鲜元宝草60g(干者30g)与猪肉炖服,连服5~7次。” ②《浙江民间草药》:“治阴虚咳嗽:元宝草30~60g,红枣7~14枚。同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