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木姜子

概况

异名:芭蕉杨(《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天目木姜子的根、叶和果实。木姜子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有70余种。

原植物: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

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5m。树皮灰白色,鳞片状剥落:小枝紫褐色,无毛。叶柄长3~8cm,无毛;叶片互生,纸质,椭圆形,近心形至倒卵形,长95~23cm,宽5.5~13.5cm,先端钝圆,基部耳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绿色,被短柔毛;叶脉羽状,侧脉7~8对。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近无总梗,先叶开花或同时开放,每一花序有雄花6~8朵;总苞片8,阔卵形,外面有绢毛;花被片6,稀8,黄色,不等大,外面有毛;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第3轮基部有腺体,花药4室,内向瓣裂。浆果状核果,卵圆形,长13~17mm,直径11~13mm,成熟时紫黑色;果托杯状,深3~4mm;果梗长12~16mm。花期3~4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38页.图1676)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海拔500~14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中。分布于安徽、浙江和江西。

化学性质

附 种子含脂肪油50.7%、其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月桂酸34.6%、癸酸267%以及樟科植物特征脂肪酸:顺式△4C10、C12、C14烯酸。

参考文献

植物学报 1985;27(2):177。

药性

主治:跌打伤筋,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果实和根皮,10~12g,治寸白虫。外用:叶捣敷治伤筋。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寸白虫:天目木姜子果实和根皮9~12g,加醉鱼草根6~9g。水煎,早、晚空腹各服1次。”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伤筋:天目木姜子叶、蛇葡萄根。共捣烂,和酒糟或白酒作成饼,烘热,包扎伤处,干则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