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草

概况

异名:金盏儿花(《救荒本草》),长春花(《纲目》),金仙花、长春草(《现代实用中药》)。

基源:为菊科金盏菊属植物小金盏花的全草及花。

原植物:小金盏花Calendula arvensis L.

历史:首载于《救荒本草》称金盏儿花:“苗高四五寸,叶似初生莴苣叶,厚而狭,抱茎而生,叶柔脆、茎头开花,大如指头,金黄色,状如盏子,四时不绝……”其描述与商品药材原植物特征相符,古今所用似为本种。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cm左右,全株散生柔毛。茎直立,上部分枝。单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楔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直径约2cm,有梗;总苞片线形,绿色,边缘膜质;缘花雌性,舌状,舌片顶端3齿,硫黄色,能育;中央两性花,管状,顶端5裂;花托平坦,无托片。瘦果背部具软刺,外列的内向弯曲,内列的曲如环状;无冠毛。花果期6~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397页.2886条图)

生境与分布:中国各地庭园有栽培。

化学性质

花含挥发油、苦味质、树脂、树胶。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97。

药性

功效:清热,利尿,止血。

主治:肠痔下血不止,高血压,水肿。 ①《现代实用中药》:“利尿,发汗,兴奋,缓下,通经。又治肠痔下血不止。”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降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5g。外用:捣汁涂。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福建民间草药》:“治肠风下血:金盏草花10余朵,酌加冰糖,冲开水炖服。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