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藤

概况

异名:过岗龙(《生草药性备要》),田螺虎树(《植物名实图考》),黄开口、五里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五花血藤(《湖南药用植物志》),龙须藤(《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的茎。羊蹄甲属全世界约600种;中国约10种、4亚种。

原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Benth.(Phanera cham pionii Benth.;Bauhinia hunanensis Hand.-Mazz.),又名罗亚多藤、百代藤(海南),钩藤(台湾、湖南)。

历史: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称田螺虎树,谓:“小树生田塍上。叶似金刚叶,上分两叉,土人薪之。”为本种。

形态:常绿藤本,长2~7m,嫩枝黄色,被贴伏锈色柔毛。叶片纸质,长3~10cm,宽2.5~6.5(9)cm,先端2裂或微裂,锐尖或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下面被贴伏柔毛或近无毛,干时苍白褐色;脉5~7基出;叶柄长1~2.5cm,被毛。总状花序腋生或与叶对生,或有数花聚生于枝端而成为复总状,长7~20cm,被灰色微柔毛;苞片小,锥状;花蕾椭圆形,长0.25~0.3cm,具凸尖,被灰褐色短柔毛;花直径约0.8cm;花瓣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长约0.4cm,外面中部被丝毛;能育雄蕊4,花丝长约0.6cm无毛;子房具柄,沿腹缝线被毛,花柱短。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近带状,扁平,长7~12cm,宽2.5~3cm,具网纹,果瓣革质。种子2~6,扁圆形,直径约1.2cm,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2月,广西可至翌年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35页.图2399)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沟边混交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生药

采集:随时可采,切片,蒸过,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

鞣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9。

药性

性味:苦、辛,平。

功效:祛风,去瘀,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胃痛,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30g(鲜品30~60g)。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山芝麻、算盘子等,治痢疾。 ②配骨碎补等,治风湿关节痛。

方选和验方: ①《福建药物志》:“治风湿性关节痛:龙须藤、骨碎补、南天竹各30g,酌加酒水煎服;或龙须藤、徐长卿各15g,水煎服;或龙须藤30g,松节木(带油)、土牛膝各15g、酌加黄酒,水煎服;或龙须藤30g,野木瓜、鸡血藤各15g,猪脚或墨鱼干适量,水炖服。” ②《福建药物志》:“治痢疾:龙须藤30g,山芝麻60g,算盘子15g,鸭蛋1个。水煎,2次分服。” ③《壮族民间用药选编》:“治胃脘痛:龙须藤15g,砂仁6g,生姜6g;或龙须藤9g,甘草6g,阔叶十大功劳茎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④《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九龙藤30~60g,两面针6~9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