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草

概况

异名:西番菊(《植物名实图考》),黄菊花(《贵州草药》)。

基源:为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孔雀草的全草。万寿菊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常见栽培2种。

原植物: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又名缎子花(云南)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cm,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开展。叶羽状分裂,长2~9cm,宽1.5~3cm,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常有细长芒,齿的基部通常有1枚腺体,头状花序单生,径3.5~4cm,花序梗长5~6.5cm,顶端稍增粗;总苞长椭圆形,长约1.5cm,宽约0.7cm,上端具锐齿,有腺点;舌状花金黄色或橙色,带有红色斑,舌片近圆形,长8~10mm,宽6~7mm,顶端微凹;管状花花冠黄色,长10~14mm,与冠毛等长,具5齿裂。瘦果线形,基部缩小,长8~12mm,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鳞片状,其中1~2枚长芒状,2~3枚短而钝。花期7~9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859页.图2168)

生境与分布:原产墨西哥,现中国各地庭园都有栽培。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

花及花苞含万寿菊甙(Patuletrin)、万寿菊素(Patuletin)、槲皮万寿菊素(Quercetagetin)和槲皮万寿菊甙(Quercetagetrin)。花中尚含土木香脑(Helenine)、土木香素(Helenien)、玉红色素(Rubichrome)、蝴蝶梅黄素(Violaxanthin)[1]、玉红黄质环氧化合物(Rubixanthine epoxide)、β-胡萝卜氧化物(Mutatochrome)、玉米黄素、叶黄素[8]类胡萝卜素色素[2]。花瓣中含新黄酮(Allopatuletin;3,6,7,3’,4’-pentahydroxy-5-methoxyflavone)[3]

根中含异泽兰素(Isoeuparin)、泽兰素(Euparin)、羟基佩兰毒素(Hydroxytremetone)[4]噻吩类化合物3,4-Diacetoxybutinylbithiophene、5-(4-Acetoxy-1-butynyle)-2,2’-bithiophene、5-(buten-1-nyl)-2,2’-bithiophene[5]

全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中含有α-Terthienyl的杀线虫成分[6]。种子中含黄酮类万寿菊素和万寿菊甙[78]

参考文献

[1] 福建药物志.第2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95。
[2] CA 1984;101:209299c。
[3] Phytochemistry 1980;19(4);713。
[4] Phytochemistry 1985;24(4):876。
[5] J Nat Prod 1988;51(3);606。
[6] CA 1990;112:P153736a。
[7] CA 1983;98:194981n。
[8]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69。

药性

性味:苦,平。

功效:清热,利湿,止咳,止痛。

主治:咳嗽,痢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咳嗽,百日咳牙痛,风火眼痛;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可加重楼、银花共研末,陈醋调敷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腮腺炎,乳腺炎:孔雀草适量,加重楼、银花共研末,陈醋调敷患处。”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