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葛

概况

异名:蝙蝠藤(《澹寮试效方》)。

基源:为防己科蝙蝠葛属植物蝙蝠葛的藤茎。

原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

余项参见“北豆根”条。

生药

采集:8~11月割取藤茎,晒干。药材产于江苏。

本品在江苏地区作清风藤使用,并外销他省。

鉴别:干燥藤茎圆柱形,直径2~10mm。外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纵沟,节上有叶痕、侧枝痕或芽痕;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易剥落。木部导管呈孔洞状,中央有白色髓。有时基部稍带有圆柱形的根茎,直径12~24mm,外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纵纹及支根痕;质坚硬,断而粉性,类白色,木质部导管孔洞明显。气无,味淡。以干燥、青棕色、枝条均匀,粗如小指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

参考“北豆根”条。

药理

①对心血管作用 蝙蝠葛碱3,5,及8.33mg/kg iv,对麻醉猫有降压作用,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有关[1]。蝙蝠葛碱能舒张已为肾上腺素、高K+和去甲肾上腺素收缩的兔和大鼠的胸主动脉条,其松弛血管平滑的作用不依赖α受体的阻断或兴奋β受体,而是与戊脉安相似,是通过抗Ca2+实现的[2]。蝙蝠葛碱10-5,8×10-5mol/L浓度,对猫乳头肌电-机械活动的影响类似奎尼丁,R波降低,增宽R-T,同时抑制收缩力,表明蝙蝠葛碱具有“钙拮抗剂样”的抗Ca2+作用和“奎尼丁样”抑制Na+内流的作用[3]。蝙蝠葛碱2.5,5mg/kg iv,能降低麻醉犬血压,降压作用主要取决于总外周阻力的降低,大剂量能减慢心率,减少每搏射血量和心输出量[4]。蝙蝠葛碱5mg/kg iv,不影响麻醉猫的左室功能和心率,其降压效应系扩张阻力血管所致[5]。蝙蝠葛碱50mg/kg ip,使小鼠心肌血流量增加,对大鼠离体心脏有增加冠脉流量和减弱心肌收缩力,其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血流量与其抗Ca2+作用有关[6]。蝙蝠葛碱0.1mmol/L,使豚鼠心脏乳头状肌的收缩力、APA和dv/dtmax均降低,1~30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延长APD20、APD90和ERP;降低dv/dtmax和收缩力,30μmol/L浓度能对抗乙酰胆碱30μmol/L浓度缩短豚鼠左心房肌APD的作用,认为蝙蝠葛碱对Na+、Ca2+、K+的跨膜转运均有抑制作用[7]。蝙蝠葛碱1~30μmol/L,浓度依赖性降低犬浦氏纤维APA,Vmax和最大舒张电位,延长APD50、APD90及ERP,并降低其自律性和兴奋性,利多卡因100μmol/L,则明显缩短APD50、APD90及ERP,并可缩短由蝙蝠葛碱延长的APD50和APD90,ERP亦具缩短趋势,两者合用,可构成其加强蝙蝠葛药效药,对抗其心脏的毒性[8]。蝙蝠葛碱100μmol/L,明显降低病人心房纤维APA及Vmax,30μmol/L时,可降低兔房室结细胞Vmax和4相除极化平均速率,蝙蝠葛碱抑制心房纤维和房室结细胞动作电位,可能为其临床上有效地防治疗室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主要电生理基础[9]。蝙蝠葛碱40μmol/L可显著减小兔心肌各种慢动作电位的Vmax,延长APD50,并能对抗Bay K8644增大APA和Vmax的作用,对高K+诱发的和窦房结细胞慢动作电位的APA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河豚毒素诱发的慢动作电位的APA,对三种慢动作电位的静息电位(RP)均无影响,表明蝙蝠葛碱具有钙拮抗作用[10]。蝙蝠葛碱1.2~10mg/kg iv,可提高兔心室电致颤阈,效应与剂量直线相关,与利多卡因合用,提高的阈值大于其单个药效应的总和[11]。蝙蝠葛碱5mg/kg iv,对麻醉大鼠缺血再灌所致的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显著降低室速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消除室颤的发生[12]。蝙蝠葛碱5mg/kg iv,随后以0.1mg/kg灌注30min,可明显抑制麻醉犬冠脉结扎后冠状静脉中乳酸脱氢酶及肌酸磷酸激酶的升高,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室颤、室速,提示蝙蝠葛碱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及抗心律失常作用[13]。蝙蝠葛碱1~30μ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犬心梗塞区和非梗塞区浦氏纤维和心室肌的APA、Vmax、MDP及RP,延长APD90,非梗塞区的浦氏纤维和心室肌的APD50和ERP及梗塞区心室肌的APD50亦明显延长,蝙蝠葛碱对缺血浦氏纤维的APD和ERP的延长作用明显减弱,使心肌梗塞区和非梗塞区之APD不匀一性减小,而抑制梗塞区心肌Vmax的作用强于其对非梗塞区心肌的作用,可能促使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这些药理效应可构成其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14]。蝙蝠葛碱2.5,5.0,7.5mg/kg iv,剂量依赖性延长麻醉兔希氏束电图的A-H、H-V间期,并延长心房和房室结不应期,阿托品与利多卡因可分别改善蝙蝠葛碱抑制房室及希-浦系统的传导,异丙肾上腺素则对其房室传导和室内传导均有改善作用[31]。蝙蝠苏林碱50μmol/L浓度,可消除哇巴因、咖啡因诱发的豚鼠心室乳头肌的触发活动(TA),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TA,使低K+高Ca2+、苯肾上腺素诱导的TA发生率由100%和75%降低到9.1%和22.2%,明显抑制以上因素引起的心肌迟后除极(DAD),表明蝙蝠葛苏林碱对DAD和TA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通过防止心肌[Ca2+]1增高,阻碍胞浆Ca2+同步振荡的发生而发挥的[32]。 ②抗血小板聚集 蝙蝠葛碱20mg/kg iv,对花生四烯酸诱发的小鼠突然死亡具有保护作用,0.08~0.32g/L浓度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内TXA2的产生,但不影响血小板内基础cAMF水平,表明蝙蝠葛碱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TXA2产生有关,与cAMP无关[15]。蝙蝠葛碱300mg,1天3次,连续3d,可抑制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血小板由ADP诱导的聚集,8mg/kg iv,连续2d,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同时使静止和活化过程中血小板TXB2合成和释放减少[16]。蝙蝠葛碱20mg/kg iv,可抑制大鼠动脉血小板血栓及电刺激诱发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体外试验,蝙蝠葛0.08~0.32mg/ml对大鼠血小板粘附于胶原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表明蝙蝠葛碱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机理与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有关[17]。心血管病患者,每日口服900mg,对ADP、肾上腺素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18]。 ③镇痛、抗炎免疫 蝙蝠葛碱40~80mg/kg ip,对酯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其ID50为54±6mg/kg;40mg/kg ip,对小鼠豆油性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20mg/kg ip,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佐剂关节炎,5-HT、PGE2、组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出及巴豆油性肉芽囊肿均有抑制作用[19]。蝙蝠葛粗总碱25mg/kg ip,对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及巴豆油性肉芽囊肿均有抑制作用,蝙蝠葛中多酚羟基碱和非酚性总碱也均有抗炎作用[20]。蝙蝠葛碱对大鼠胸水中性白细胞花生四烯代谢的影响,是同时抑制5-氧酶脂与环氧酶二条代谢途径,对5-脂氧酶代谢物LTB4及5-HETE生成的IC50分别为31.8及59.5μmol/L,对环氧酶代谢物TXB2及HHT形成的IC50分别为59.3及25.3μmol/L[21]。蝙蝠葛碱0.1~100μmol/L范围内,对白三烯(LTB4、LTC4、LTD4)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2]。蝙蝠葛碱1~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及所试时间内(10~30min),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其IC50为2.5μmol/L[23]。蝙蝠葛苏林碱10-4mol/L时,可增加兔淋巴细胞内钙含量,提示可能作为淋巴细胞刺激剂,或在高浓度时可能造成淋巴细胞钙中毒作用[24]。 ④抗菌 蝙蝠葛脂溶性总碱、多酚羟基碱和蝙蝠葛碱试管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浓度均为3.125mg/ml,对溶血性链球菌抑菌浓度分别为0.78,1.56及1.56mg/ml,对肺炎球菌敏感度最高,抑菌浓度均为0.09mg/ml,对白喉杆菌的抑菌浓度分别为0.78,0.39.及0.78mg/ml[25]。 ⑤其他 蝙蝠葛碱及蝙蝠葛苏林碱对钙调素刺激的磷酸二酯酶(CaM-PDE)活力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1及23μm。l/L[26]。 ⑥药代动力学研究 蝙蝠葛碱每分钟1mg/kg恒速灌注,对大鼠、兔门静脉系统(由肠系膜静脉给药)及体静脉系统(由前肢静脉给药)二种给药途径,以给药后左心室电致颤阈或血药浓度为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蝙蝠葛碱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27]。蝙蝠葛碱10mg/kg给兔iv,药动学观察属二室开放模型,从分布相的半衰期()和分布后相半衰期()表明蝙蝠葛碱在血中分布和消除都较快,特别是α相的分布十分迅速,从总清除率看出蝙蝠葛碱清除很快,一次iv,不足20h,全部清除[28]3H-蝙蝠葛碱125μci/kg给大鼠iv,为0.265h,为2.888h,K12为1.265h-1,K21为0.717h-1,K10为0.877h-1,中央分布容积VC为0.56L/kg,总表观分布容积Vd为2.045L/kg,消除率为491ml/h,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关系表明符合二室开放模型,3H-蝙蝠葛碱iv后,经肾和胆道排泄,但72h尿粪中总排量只是给药量的19%[29]。以HgCl2所致兔急性中毒性肾功能衰竭(ARF)和CCl4所致急性中毒性肝损伤(ALI)为模型,蝙蝠葛碱5mg/kg iv,ARF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ALI组,其α相,,Vd,VC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其β相K10,CI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肾脏并非蝙蝠葛碱排泄的主要器官,而肝脏是其消除的主要器官[30]

毒性:蝙蝠葛碱ip,对小鼠的LD50为207±25mg/kg[19]。蝙蝠葛酚性碱ig对大鼠的LD50为607mg/kg,其LD50的1/3为200mg/kg,1/8为80mg/kg,给孕鼠用药,可引起仔鼠生长发育和某些行为功能改变,认为妇女孕期应控制使用[33]。蝙蝠葛碱17,34,68mg/kg ip,对小鼠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均无诱变作用,对妊娠小鼠在致畸易感期(6~15d)连续给药10d,剂量为1/4LD50(68mg/kg),1/16LD50及1/64LD50,结果所产胎仔外观、骨骼、内脏均无畸变[34]。蝙蝠葛碱4000,2000,500ppm浓度处理果蝇,对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的结果为阴性[35]

另参见“北豆根”条。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1;12(10):18。
[2] 中国药理学报 1982;3(3):178。
[3] 药学学报 1983;18(9):660。
[4] 中草药 1986;17(11):17。
[5]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4;3(3):205。
[6] 中国药理学报 1986;7(6):543。
[7] 中国药理学报 1985;6(1):30。
[8] 中国药理学报 1990;11(3):220。
[9]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0;4(4):244。
[10] 中国药理学报 1990;11(3):241。
[11] 中国药理学报 1988;9(1):33。
[12]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9;5(3):151。
[13] 中国药理学报 1992;13(3):249。
[14] 中国药理学报 1990;11(6):505。
[15]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8;4(1):47。
[16]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1;7(4):271。
[17]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91;12(1):33。
[18]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4;10(1):33。
[19] 中国药理学报 1986;7(5):419。
[20] 中药通报 1987;12(8):43。
[21] 中国药理学报 1989;10(3):279。
[22] 中国药理学报 1993;14(4):329。
[23] 中国药理学报 1990;11(4):346。
[24]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2;8(3):198。
[25] 中药通报 1986;11(11):52。
[26] 徐州医学院学报 1988;8(1):29。
[27] 中国药理学报 1993;14(2):173。
[28] 药学学报 1982;17(11):863。
[29]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3;12(3):290。
[30]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1;7(6):437。
[31] 药学学报 1990;25(1):6。
[32] 药学学报 1994;29(9):647。
[33]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2;6(2):157。
[34]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5;5(2):4。
[35] 药物分析杂志 1987;7(2):81。

药性

主治:《纲目拾遗》:“治腰痛,瘰疬。”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宁夏中草药手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蝙蝠葛12g,柴胡、栀子各9g,甘草6g,水煎服。” ②《湖北中草药志》:“治肺炎、支气管炎、咳嗽:蝙蝠葛9g,麦冬12g,甘草6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澹寮试效方》:“治腰疼:蝙蝠藤60g(老人用90g),酒煎服2剂。”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治流行性腮腺炎:蝙蝠葛12g,玄参9g,水煎服。” ③《宁夏中草药手册》:“治齿龈肿痛:蝙蝠葛15g,煎汁,含于口中,数分钟后吐出。” ④《宁夏中草药手册》:“治疮肿疥癣:鲜蝙蝠葛适量,捣烂外敷。” ⑤临床内科杂志 1986;(4):“治心律失常(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蝙蝠葛碱制成片剂,每片50mg,常规剂量每日量900mg,分3次口服,12~18天为1疗程。如出现疗效后逐渐减量,以300~900mg维持之,疗程30天。”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