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通

概况

异名:淮木通(《四川中药志》),青木香、南木香(云南)。

基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宝兴马兜铃的茎和根。

原植物:宝兴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又名木香马兜铃(《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多年生木质藤本,长达4m。幼枝和芽密被黄茸毛,老时被柔毛。单叶互生;卵状心形,长10~12cm,宽6~10cm,先端锐尖至短渐尖,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毛较密,全缘;叶柄长3~7cm,被柔毛。单花腋生;具长约5cm的花梗,其下端有一长约1cm的卵形苞片;花被管弯曲,呈烟斗状,长约4cm,密生黄色柔毛,管上端开展成花瓣状,3裂,黄色,有紫色斑;雄蕊6,贴生于长约4mm的花柱体上;雌蕊单一,子房下位,长约1.5cm,6室。蒴果圆柱形,长6~7cm,径2~3cm,具6条明显的翅状棱,成熟时6瓣开裂。花期7~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4卷.214页.图版4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3200m的林中、沟边、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昌化)、江西(庐山)、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南川、峨嵋、宝兴)、贵州(印江)、云南(鹤庆、丽江)。

生药

栽培:喜冷凉阴湿环境,宜在腐殖质多而疏松肥沃的高寒山区的林地种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育苗。按行距27cm在苗床上开沟,深3~4cm,将种子匀撒入沟内,覆上草木灰及细土,再铺盖草。出苗时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疏苗。并用人畜粪水追施2~3次。培育2~3年,于早春移栽。在林间阴湿处,按行株距各1.7m左右开穴栽种,每穴栽苗1株。也可在秋季,将地面茎藤横卧埋入土中,其枝梢露于地面;经压条2~3年后,茎节生根并抽伸出新苗,即可挖取;将压条繁殖的茎节割切,分成单株穴栽。栽植后注意中耕除草和培土,每年冬季落叶后,应用堆肥或厩肥追施1次。注意蛴螬、蟋蟀、蛞蝓等虫害防治。

采集:春、秋季采收粗藤或根,晒干。

化学性质

藤茎含β-谷甾醇,马兜铃酸,木花碱和酸性成分等。根含马兜铃酸Ⅰ、Ⅱ、Ⅳ,马尿素,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豆酸(p-Coumaric acid),马兜铃酸Ⅳ甲醚甲酯,穆坪马兜铃酰胺(Moupinamide),N-(对羟基苯乙基)-对香豆酸酰胺,β-谷甾醇,木兰碱等。根含马兜铃总酸性成分为0.58%,藤茎总酸性成分含量为0.26%[1]

附 近年从木通马兜铃(A.manshuriensis)藤茎中分得一新骨架倍半萜酮命名为木通马兜铃内酯(即变色马兜铃内酯)(Manshurolide)(1)[2,3]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1。
[2] Phytochemistry 1990;29(3)∶983。
[3] CA 1990;113∶558565。

药性

性味:《云南中草药》:“苦,寒。”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心、肾、膀胱、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行水下乳,排脓止痛。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阴道滴虫,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痈肿。”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治湿热壅滞身肿,五淋,小便不利,痈肿,恶疮。” ③《云南中草药》:“湿热小便不利,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云南中草药》:“小便频数,遗尿,滑精,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阴道滴虫,风湿关节炎,湿疹,荨麻疹,痈肿:淮通6~9g。水煎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