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子

概况

异名:贝齿(《别录》),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的贝壳。

原动物:货贝Monetaria moneta(Linnaeus),环纹货贝Monetana annulus(Linnaeus)及阿纹绶贝Mauritiaanabica(Linnalus),又名紫贝齿(《中国药用动物志》)。

历史:贝子首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别录》载:“贝子生东海池泽。采无时。”陶弘景曰:“出南海。此是小小白贝子,人以饰军容服物者。”李珣曰:“云南极多,用为钱货交易。”苏颂释其名曰:“贝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故曰贝齿。贝子,贝类之最小者。亦若蜗状,长寸许。色微白赤,有深紫黑者。”时珍释其名曰:“貝字象形,其中二点,象其齿刻;其下二点,象其垂尾。贝子,小白贝也。大如拇指顶,长寸许,背腹皆白。诸贝皆背隆如龟背,腹下两开相向,有齿刻如鱼齿,其中肉如蝌蚪,而有首尾。”据上所述,古今应用的贝子相符。

形态:货贝:贝壳较小,略成卵圆形,壳长一般为2.8cm,宽为2.0cm,高为1.2cm。背部中央隆起,两侧坚厚而低平。在贝壳后方两侧壳长1/3处突然扩张,形成结节。壳塔完全被珐瑯质遮盖,背线不明显。表面无任何肋纹,有光泽,呈鲜黄、黄白或稍带灰绿色,两侧绿色较淡。背部具有2~3条灰绿色横带及不明显的橘红色细环纹。整个壳的形状很象汉字“贝”。壳基部平,黄白色。壳口狭长,附近白色,壳内面紫色。两唇缘各有细白的齿约12~14枚。无厣。体柔软,可全部缩入壳内。外套膜两侧伸展呈片状,向背面卷转包住贝壳,上有许多分枝的触手。头宽,吻短,触角长而尖。眼突出,位于触角的外侧,足部发达。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潮间带中区的珊瑚礁间,潮水退后多隐,藏在石块下及珊瑚礁洞穴内。肉食性,用齿舌捕食海绵、有孔虫及小形甲壳类等。分布于中国南海。

环纹货贝与货贝主要区别为背部有一圈桔黄色的环纹。生境与分布同货贝。

生药

采集:夏季捕捉,捕后去肉,洗净晒干。

鉴别:白贝齿体较小,形状与紫贝齿相似,1.5~2.5cm,宽1~1.7cm,高0.8~1.2cm,表面灰黄色或黄色,背部蓝灰色,有白色细纹,多数具一橙红色环纹,有的背部灰绿色或蓝灰色,少数有三条不太明显的深色带,并具棕色斑点,平滑而有光泽。质坚硬。气无,味淡。以个小,色白、壳厚、不碎者为佳。药材主产于海南岛西沙群岛亦产。 紫贝齿个体较大,卵圆形,长1.5~7cm,宽1~4cm,高0.8~2cm,前端略宽,腹面扁平,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边向内卷曲形成细长的沟,沟的两侧有细齿;表面紫棕色,有类白色斑点,或灰白色,有紫棕色花纹,平滑而有光泽。质坚硬。气无,味淡。以个小(3cm左右)、色紫棕、壳厚、不碎者为佳。主产于海南岛。台湾、福建亦产。

加工炮制:①紫贝齿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碾碎。 ②煅紫贝齿 取净紫贝齿,置适宜的容器内,在无烟炉火上煅至酥脆,取出放凉,碾粉或打碎。

化学性质

附 阿纹绶贝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0.47%,Mg 0.19%,Fe 0.12%,PO40.04%,S1O40.44%,SO40.22%,Cl0.06%等。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9。

药性

性味:咸,凉。 ①《本经》·“味咸,平。” ②《日华子本草》:“凉。”

功效:清热,利尿。

主治:伤寒热狂,水气浮肿,淋痛溺血,小便不通,鼻渊脓血,目翳、痢疾。 ①《本经》:“主目翳,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 ②《别录》:“除寒热温疰,解肌,散结热。” ③《药性论》:“能破五淋,利小便,治伤寒狂热。” ④《海药本草》:“主水气浮肿及孩子疳蚀吐乳。” ⑤《纲目》:“治鼻渊出脓血,下痢,男子阴疮”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清心安神;平肝明目。主治惊悸,心烦不眠,小儿斑疹,目赤云翳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先煎),6~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圣惠方》:“治妇人热结成淋,小便引痛,或时溺血、或如小豆汁:贝子30~60g,葵子90g,石燕60g,滑石60g。上药捣细罗为散,研过,食前以葱白汤调下3g。” ②贝齿散(《圣济总录》)治目风热赤,生肤翳:贝子1枚(烧为末细研),珍珠0.3g(捣罗末,细研),龙脑(研)1.5g。上3味合研如粉,每点如黍米大于翳膜上,日3度。

单方应用:①《肘后方》:“治二便关格不通,闷胀:贝子3枚,甘遂1.8g。为末,浆水和服。” ②《纲目》:“治鼻渊脓血:贝子烧研,每酒服6g,日3服。” ③《简便单方》:“治下疳阴疮:贝子3个,煅红研末搽之。” ④《千金方》:“治目中生息肉、肤翳,稍长欲满目,闭瞳子及生管珠:贝子(烧末)7枚,珍珠等份。上2味合如粉,以注翳肉上,日3度。”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