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蝾螈

概况

异名:鱼、四脚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蝾螈科动物东方蝾螈的全体。

原动物: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David)

历史:本品为民间用药,在湖北一带应用较为普遍。《中国动物药》和《中国药用动物志》收载本品入药。

形态:体形小,全长7cm左右。头扁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右角的下方,唇褶在口角处较为显著。四肢较弱而长;指趾略扁平而细长,末端较尖圆,基部无蹼。皮肤较光滑。头、背部、体侧、尾两侧满布小痣粒。腹面皮肤光滑,有横细沟纹。生活时体背及两侧黑色,有蜡光,腹面朱红色缀以不规则的黑斑点,变异颇大。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清冷的静水池内。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云南。

生药

采集:春至秋捕捉,去内脏,晒干。

加工炮制:微火焙焦,研末备用。

药性

性味:咸,凉。

功效:消积,清热解毒,镇痛。 ①《中国动物志》:“消积,清热解毒。” ②《中国药用动物志》:“除湿,止痒,镇痛。”

主治:小儿疳积,烧伤,烫伤,皮肤痒疹。

用法用量:内服:1~2只。外用:适量,焙干研末撒或用麻油调搽。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中国药用动物志》:“治皮肤痒疹,水火烫伤:东方蝾螈1~2只,洗净,用酒闷死,微火烘干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