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油

概况

异名:桂皮油(《中国药典》)。

基源: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树皮、枝和叶经蒸镏所得的芳香油。

原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余项参见“肉桂”条。

生药

鉴别:本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有肉桂的特异香气,味甜,辛,露置空气中或存放日久,色渐变深,质渐浓稠,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或冰醋酸。

贮藏:遮光,满装,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化学性质

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ialdehyde),占挥发油的75%~90%[1]。从桂枝的挥发油中鉴定出反式-2-甲氧基肉桂醛香豆素苯甲醛、顺式-2-甲氧基肉桂醛、2-甲氧基苯甲醛、苯丙醛、乙酸肉桂酯等18种成分[2],其中反式准皮醛具有抗突变作用[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8;19(3):108。
[2] 色谱 1987;5(1):31。
[3] Agri Biol Chem 1984;48(7):19(CA 1984;101:144115c)。

药理

肉桂油中肉桂醛对温刺引起的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1]。肉桂醛250~500mg/kg给小鼠ig,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可对抗苯丙胺引起的过度活动,并有延长环己烯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2]。肉桂油对绿脓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3]。肉桂油对接种和自然污染的酵母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变形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

参考文献

[1]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0-1861.科学出版社,1963:257。
[2] 药学杂志(日) 1972;92:135。
[3] 山东医药 1980;(11):28。
[4]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2):31。

药性

性味:①《纲目拾遗》:“热。” ②《广西中药志》:“甜、辛,温。”

功效:芳香健胃,祛风。

主治:风湿病,皮肤瘙痒,各种疟。 《纲目拾遗》:“功同肉桂。”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0.06~0.3g。外用:磨涂。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养素园传信方》:“治各种疟;灯草1茎,约长10~14cm,以水稍润,再以肉桂油涂之,贴背脊风府穴,下至肺俞止,外以绵纸条封之。须临发前1~2时为之,或先1日更妙,贴后,次日发疟更重,嗣后渐减。”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