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石结构

石材是被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天然材料之一。在中国山西、广东、湖北等省及广西柳江与北京周口店均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居住的天然岩洞。殷商时期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有石质柱础的应用,足见石材应用于中国建筑中已有悠久历史。秦汉以后石结构得到很大发展,现存实物有石墓室、石祠、石阙、石窟寺、石塔、石桥以及石经幢、石墓表、石牌坊等。

石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板式、梁柱式、隧洞式、拱券式、筒体式等。

板式石结构

较具有代表性的石板结构,是分布在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一带的巨石建筑。这种建筑全部由巨大的石板块组成,据考证这种结构可能是坟墓的一种,外形很象一个巨大的石桌,所以也称石桌坟。平面呈矩形,下部由三块竖放的石板作为支承屋盖的构件,上部覆盖一块大石板,四周外伸作屋檐状悬挑。辽东海城一座巨石建筑,高约3米,宽约2.4米,长约2.8米,顶部覆盖的石板长6米余、宽5米余,厚近0.5米,重约40吨,造型粗犷雄壮,结构坚实稳定。

梁柱式石结构

这种结构主要见于汉朝晚期的一些石墓和宋朝初期的石桥、石祠及石牌坊中。梁柱式石墓多发现在山东、江苏、辽宁等地,其中山东沂南汉画像石墓可作为代表。这座墓约建于东汉末期,全部用加工规整的石材砌成,总面积约50余米2,分前、后、中室及左、右侧室,内外墙体均用竖放的石板构成,墓正中立石柱一排,柱顶上置石斗栱,上部架设石梁,梁上再覆以石板。墙面、藻井及入口处都有十分精细的雕饰。福建沿海地区的石梁桥,由桥墩和石梁组成,漳州市虎渡桥用一根石梁长23.7米,宽厚约1.7~1.9米,重约200吨。泉州万安桥亦很著名,桥建于宋嘉祐四年(1059年),全长834米,共47跨(孔),桥墩由规整条石砌筑而成。墩上密排石梁,石梁最长达11米,截面一般宽厚各约0.6~0.9米。

隧洞式石结构

中国古代开凿的石隧洞主要用作崖墓和石窟寺。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四川一带盛行崖墓葬。乐山地区的白崖汉墓,在长约1公里的山崖上,开凿有大小不等的56座墓窟,其中较大者深达数十米,由亭堂,壁龛,前室、后室以及棺室、灶室等组成,凿有柱、阙、藻井等,并雕刻有精细的花纹。石窟寺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的隧洞式宗教建筑;隋唐五代时期也不断开凿,到宋朝才逐渐减少。石窟在中国分布极广,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云岗,甘肃敦煌、麦积山、炳灵寺,河南龙门及四川大足等石窟。石窟寺与崖墓都是依山开凿的隧洞,除用途不同外,结构上的不同在于崖墓一般开凿得深远狭长,而石窟寺一般开凿得比较浅近宽敞。

拱券式石结构

最常见的是石拱桥,其次是陵墓。河北赵县赵州桥(见彩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主拱的两端之上各建两个小拱,可以减少洪水期水流的阻力,也可减轻结构自重,也使桥面平缓,便于通行。为了加强桥的整体性,除在并列的28条纵拱肋间嵌装银锭形铁榫外,并于拱券上加伏一层石板,横向埋入五根铸铁拉条,拱顶处桥宽略窄于拱脚,使并列的纵拱肋均向内稍倾,以防止外闪。这些构造措施都证明远在1300多年前,中国的造桥技术在结构方面和艺术方面,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石拱桥由于比较理想地发挥了石材性能,在相同跨度的结构中较梁柱式石结构能承受较大的荷载,用料也较小较少。除单孔者外,也常有多孔石拱桥,如北京市的卢沟桥(见彩图)、江苏省的宝带桥,全长317米,由53个连续石拱券组成。陵墓中采用拱券式石结构,已发现较早的实物是四川成都前蜀(713年)建造的永陵,总长23.50米,分前、中、后三个墓室,墓室结构由两侧壁柱间建起的石拱券构成,中室石拱券净跨近6米,室中设棺床,并饰以精美生动的雕刻。明清两代帝王陵寝中的地下墓室,也采用拱券式石结构建筑,如北京市已发掘的明神宗(万历)墓──定陵,有地下宫殿(见彩图)之称;整座石墓规模宏伟,构建精良,在已发掘的拱券式石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定陵地下宫殿)。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净跨37.02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单孔空腹式石拱桥,建于595~605年 卢沟桥,在北京西南郊,为11孔石拱桥,桥上有石狮485只,1192年建成 卢沟桥栏杆柱石狮(细部) 著名地下工程——明朝定陵地下宫殿内景 筒体式石结构

中国现存较早的大型石塔──山东省历城县柳埠镇神通寺四门塔(见彩图),为筒体石结构,该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高约15米,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7.4米;由大块青石砌筑的筒壁构成一个正方形筒体,壁厚约0.7米;每面正中开一个小型拱门(称为壶门)。塔内正中有方形石塔心柱,顶部用石板搭叠覆盖,逐层收进,构成四角攒尖式顶,檐口用五层迭涩出檐,除塔刹外,通身不加雕饰,十分朴素明快。唐朝以后,石塔渐渐增多,塔的式样也随时代、地区不同而不断变化。多层筒体式石塔以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为代表,现存双塔(见彩图)分别建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1年)。塔身五层,平面为八角形,高40米余;外圈用大石块砌筑成筒体,中间为石块砌筑的塔心柱;塔身外壁每层设置四个壶门,上下层错开布置,以更好地保证塔身的整体性;塔心柱与外筒壁逐层以条石拉结,以保证塔体的稳定性。

神通寺四门塔,是中国现在最早的石塔,位于山东历城,建于611年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古石结构,位于福建省泉州,建于1237~1240年

中国古代采用石结构,自秦汉以后日渐增多,结构类型有所发展,除纯石结构外,也常有砖、石混合结构。至于建筑中石阶、石础等石构件的使用,更是到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