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评审法

运用网络技术编制、协调和控制工程计划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见管理工程),英文简称PERT。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把组成这一系统的各项作业按其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运用网络形式统一筹划,区别轻重缓急进行组织和协调,以期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整个系统的预定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计划评审法可以清楚地反映出系统中各项作业间的逻辑关系,准确地指出影响全局的关键作业,有利于重点管理。它允许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这种方法适合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工期、费用的优化分析,最适用于一次性生产和大规模工程,如大型土建工程、大型机器制造、船舶制造、大型科研项目、重大新产品试制和大修理工程等。

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在研制舰载“北极星”导弹时提出计划评审法,加强了对该项复杂工程的进度管理,使工程提前两年完成。在此期间,美国杜邦公司兰德公司也研究出一种编制计划和进度管理的新方法,称为关键路径法(CPM)。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主要区别只是对作业时间的估计方法不同。关键路径法以经验数据来确定作业时间,着重于成本控制,而计划评审法主要用于缺少实际经验的工程项目,常用统计方法确定作业时间,着重于时间控制。60年代末期,为解决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问题,又提出了图解评审法(GERT)。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家华罗庚研究和推广了前两种方法,并把它们定名为统筹法。

工程项目是由许多作业组成的。当工程有了初步的计划方案时,可将具体作业名称以及与作业有关的全部活动编制成作业表,并按表中标明的各项作业的先后顺序,用图解模型表示出这些作业的相互关系,这种图解模型称为网络图(见图)。计划评审法通过网络图的形式对计划进行检查、控制和调节。网络图由作业、事件和路径三要素组成。

图

作业

表明一项有具体活动的过程,它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占用一定的时间,在网络图中用一条箭线表示。箭线方向表示作业进行的方向,箭线上方标出作业的名称,箭线下方标出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时间的计算,关系到全部计划的工期,是确定其他各项时间值的依据。计划评审法的作业时间按 3种情况进行估计,即最快可能完成时间(ɑ)、最慢可能完成时间(b)和最有可能完成时间(m),并按下列公式求出任一作业时间的平均值。

公式 符号

事件

表明前后两项作业的衔接点,用符号“○”表示。一项计划只有一个总开始事件(始点)和一个总结束事件(终点),其他各事件既是开始事件,又是结束事件。为了便于计算和管理,对每一事件均应规定一个顺序编号。网络图由左向右,规定箭尾事件编号要小于箭头事件编号。对任一事件都要计算出它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

事件的最早开始时间

从始点开始,按网络图顺向计算,某个箭头事件的最早开始时间是由它的箭尾事件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作业时间决定的。如果同时有几条箭线与箭头事件相连(如图例中事件⑤),则选其中箭尾事件的最早开始时间与作业时间相加和数的最大值。

事件的最迟结束时间

从终点开始,按网络图逆向计算,某个箭尾事件的最迟结束时间是由它的箭头事件的最迟结束时间减去作业时间决定的。如果从同一箭尾事件(如图例中事件④)引出几条箭线时,则选其中箭头事件的最迟结束时间与作业时间相减差数的最小值。

路径

从始点开始到终点的一条通路。网络图中有多条路径,其中所需时间最长的一条称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决定一项计划的总完工期,是计划评审法的重要内容。如果采取措施缩短这条路径的完工期,总任务可以提前完成。关键路径可通过事件的最迟结束时间和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来确定。两者之差称为事件的时差,它表明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时差越大,可利用的时间潜力也越大。关键路径上的各事件时差为零,将时差为零的事件串联起来,就是所要确定的关键路径,如图例中双线所示。

参考书目
  1. 华罗庚著:《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中国工业出版社,北京,1966。
  2. 朱瑶翠、张文鉴编著:《企业管理中的网络计划技术》,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