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武直

浏览

图

日本社会学家。1917年2月12日生于冈山县。1940年3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社会学科,1948年任该校副教授,1960年任教授。1968~1970年任日本社会学会会长。1979年以后曾 6次来中国访问。198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授予福武直名誉教授称号。福武直著述颇丰,收录于13卷本《福武直著作集》(1975~1986)。

福武直批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日本讲坛社会学,指明了以实证性社会调查为基础的、作为经验科学的社会学的发展方向,对战后日本社会学的基本性质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福武直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早年受K.马克思、M.韦伯、K.曼海姆等人关于知识社会学理论的影响,特别关注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问题。在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致力于社会变动理论和政策科学研究,建立了由理论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实践社会学三者组成的综合社会学体系。代表作有《社会学的现代课题》(1948)、《社会学的基本问题》(1952)。

(2)日本农村社会结构与性质研究。福武直借助日本社会学关于“家”与“村落”的理论,将日本农村划分为东北型的“同族结合”型和在“同族结合”解体基础上产生的西南型“讲组结合”型,创立了村落类型理论。他将日本农业的本质特征归纳为“难以自立的、以家庭劳动为核心的集约型超小农经济”,认为只有扬弃这一特征,实现农业共同化和社会化,才能建成民主的农村社会,进而实现日本整体社会的民主化。代表作有《日本农村社会性质》(1949)、《日本村落社会结构》(1959)。

(3)以中国和印度为主的国外农村社会研究和农村社会比较研究,代表作有《中国农村社会结构》(1946)、《世界农村之旅》(1962)。

(4)社会开发与日本社会论研究。福武直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批判牺牲农业、破坏生态环境、偏重经济的地域开发的政策,强调社会开发必须优先于经济开发。他进而研究了日本社会的整体结构和本质特征,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的变迁概括为从以直系家族为主体、以私营业者(包括农户)为核心的“村落社会”,向以核心家族为主体、以雇佣劳动为核心的“城市社会”发展的过程。代表作有《地域开发构想与现实》(1965)、《现代日本社会论》(1972)、《日本社会结构(1981)。

(5)社会保障研究。日本社会的巨大变迁,使福武直关于农村民主化的理论遇到挫折,于是他希望通过研究社会保障加以补偿。他在社会保障、社会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对策性研究,以探求解决老龄问题与妇女问题的途径。代表作有《社会保障论断章》(1983)、《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课题──老龄社会与社会保障》(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