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

浏览

图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思想家、活动家、学者。又名绛,字枚叔,号太炎。1869年1月12日生于浙江余杭。1894年中日战争后投入政治活动,曾参加康有为领导的维新运动,1898年戊戌政变后被清政府通缉,逃亡海外,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鼓吹革命。同年6月因“苏报案”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主编机关报《民报》。辛亥革命后,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口号,要求取消同盟会。1913年因参与反对袁世凯的斗争,遭到禁锢。1917年,任孙中山支持的护法军政府秘书长。五四运动时期,对新文化运动持异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晚年主要从事讲学著述。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章炳麟一生著作甚多,大多收在《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太炎最近文录》等书中。

章炳麟的政治思想既内涵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又有不少封建的传统因素。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要求中华民族取得完全的独立。对内反对清政府。认为清朝统治者的酷政暴行是民族衰弱的根本原因,只有推翻清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夷夏之防的思想,认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汉族统治落后的少数民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表现出大汉族主义的思想。

章炳麟的民主主义思想多有矛盾。他最初曾赞成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方案,但随着对西方政治了解的增多,他对代议制作了尖锐批评,认为议员、议会名为代表人民,实则出自“豪右”。他主张直接民权,要求从政治上、经济上“抑官吏、伸齐民”、“抑富强、振贫弱”,建立没有常设议会的民选总统制。但他笔下的总统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仅主持行政和国防事务,不得参与其他事务,他还提倡司法独立,主张由专家组成立法机构管理。他希图以直接民权救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弊病,实际上并没有跳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框框,却从反对代议制出发,滑到肯定专制政体的一边。他认为代议制之害民更甚于专制政体,如果有个好皇帝同样可以有良好的政治制度和实行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措施。

章炳麟的政治思想虽然存在着中世纪封建思想的痕迹,但其思想主流仍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