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马

浏览

男、女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图1)。 跳马动作是由用木马训练骑术演变而来。如跨上跨下的动作演变为鞍马的单腿摆越;跳上跳下的动作发展为跳马运动。1812年德国体操家F.L.杨在体操场上,设置了一种用作跳跃练习的无头有尾有鞍的木马。1820年,瑞典体操学派创始人P.H.林的体操馆中,除了有3匹有头有尾的木马外,还出现了跳箱、“山羊”等跳跃器械。1836年,德国体操家A.施皮斯举办的学校体操节中,第1次列入了男子跳马表演。1877年德国举行的体操比赛中,男子跳马规定动作有6步助跑的限制,并规定了从正、侧两个方向过马和撑手1~2次的动作。1896年,男子跳马被列入国际比赛项目。1960年以前国际比赛男子用的纵跳马长1.80米, 高1.30米。以后改为长1.60米, 高1.35米。男子跳马的助跑距离目前为25米, 助跳板最高点高度为15厘米(外加1厘米厚覆盖物)。正式比赛用的跳马有具体规格要求(图2)。

图1 男子跳马 图2

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做用手臂支撑一下的跳跃动作,包括各种水平腾越、手翻转体、手翻接空翻和第1腾空或第2腾空加做转体等。各种动作都有相应的难度。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跳马动作以各种手翻、水平腾越、近端垂直腾越为主。60年代初,日本运动员山下治广创造了手翻屈体、增加腾空高度的“山下跳”。山下在1964年奥运会上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嗣后,日本运动员塚原光男又创造了侧手翻转体90°接后空翻, 夺得了1970年第1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跳马冠军,这个动作也被命名为“塚原跳”。“塚原跳”开辟了侧手翻接空翻类动作的新领域。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手翻接空翻类型的动作已普及。以后,日本运动员笠松茂又创造了“笠松跳”──侧手翻接侧空翻转体270°。日本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一直保持着领先和创新的地位。1979年古巴运动员也做出了前手翻接前空翻两周的动作。目前,这项运动正向着多周空翻、多度数转体的方向发展。

女子跳马为横跳马。比赛用的跳马的长、宽与男子相同(图3)。1975年以前,马高1.10米,随着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第 2腾空难度的增大,从1976年起,马高改为1.20米。助跳板规格与男子同。女运动员也要完成各种支撑跳跃动作。动作类型有:各种手翻,手翻接空翻,手翻接空翻并转体,水平腾越,各种第1或第2腾空的转体动作(图4)。50年代初期和中期,女子跳马动作以倒立转体、手翻类动作为主。60年代,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70年代,有了空翻转体和跳起转体再撑马等类型动作。1974年,罗马尼亚13岁的N.科马内奇,首先在巴黎国际体操邀请赛中跳出了当时只有男子运动员才能完成的“塚原跳”。以后,手翻接空翻和手翻接空翻并转体类型动作遂在女子体操比赛场上不断出现。

图3 图4 女子跳马

跳马动作可根据人体腾越过马时的姿态分为水平型和翻转型两大类。一个完整的跳马动作是由助跑、起跳、第1腾空、推手、第2腾空和落地等紧密相联又相互影响的 6个部分组成。跳马运动能增强肌腱、韧带和关节的力量,对发展下肢和肩带肌肉的爆发力有特殊作用,在体育教学和部队训练中这个项目常被采用。一般在做初级练习时使用的跳跃器械还有“山羊”、跳箱(图5、图6)。(见彩图)

图5 山羊 图6 跳箱 女子跳马--直体塚原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