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批判

浏览

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L.费尔巴哈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最初发表在1839年8月和9月的《哈雷年鉴》上,1846年作者把它收入《费尔巴哈全集》第2卷。中译本有柳若水译、1935年上海辛垦书店出版,王太庆与万颐庵合译、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两个译本。

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费尔巴哈第一次公开旗帜鲜明地批判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的“门徒们”证明黑格尔哲学是 “哲学理念的绝对现实性” 的企图,是违反理性和不可能实现的。个人是有限的,只有整个人类才能认识自然。说哲学在一个哲学家那里得到完满的实现,人类在个体当中得到完满无遗的实现,不过是绝对的奇迹。而奇迹无非是用超自然的方法来实现人的愿望。实际上黑格尔哲学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产生的,它理所当然地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成为过去的、另一个时代的哲学。它既不是绝对的现实性,也不可能永远占据统治地位。

费尔巴哈认为,哲学是关于真实自然的科学。哲学应当从现实的存在开始。因为感性事物的实在性,是一个可以用我们的鲜血来盖图章担保的真理。而黑格尔却利用语言表达一般的特性,通过语言的把戏,否定感性事物的实在性,以存在的概念或抽象的存在作为哲学的开端,并以之为基础建立起庞大的、严密而完整的哲学体系,成为德国思辨哲学发展的顶峰。但是,作为黑格尔哲学出发点的存在是不真实的、想象出来的存在,是空的思维,是无。从思维派生存在,从无创造世界,也就是把荒诞不经的东西当作可能的和可信的东西。黑格尔同I.康德、J.G.费希特和F.W.J.谢林一样,都把第一性的东西、自然的根据和原因抛在一边,而把仔细看来是极度可疑的东西、第二性的东西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虽然黑格尔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同一当作自己哲学的基础,但唯心主义的解决方式,使它在黑格尔那里成了一个既不产生效果,又是一个有害的原则。

费尔巴哈在这篇论文中还提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回到自然,过顺应自然的生活是人的幸福所在;哲学的最高原则是人的本质。这就为人本学的继续阐发奠立了基础。

黑格尔哲学批判》一向被看作是费尔巴哈同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后决裂及其世界观由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