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目标

浏览

国家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由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所决定。

各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大体包括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两大方面。社会目标包括充分就业、公平分配和社会稳定;经济目标包括资源合理配置、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效益提高。

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加强。财政的本质决定了财政必须为国家实现其政治职能提供财力保证。在存在破坏社会秩序、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犯罪活动和外敌侵略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借助国家政权取得财政收入,并根据不同时期加强政权建设的需要,安排好打击各项犯罪活动和保护国家安全的各项财政支出,以促进人民民主专政的不断巩固和加强。

(2)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财政状况虽取决于经济状况,但财政并不是被动地反映经济,而是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包括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建设的规模,对经济结构的协调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对积累与消费比例和各种分配关系的确定,对物价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事业得到同步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制定财政政策从全局出发,积极安排好各项社会事业的支出,以促进其发展。

(4)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国民收入在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集体、个人(包括各类职工和农民)及个体经营者之间的分配和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来进行的。国民收入在这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不仅是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财政通过及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既允许收入有合理差别,又防止收入悬殊的调控机制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

(5)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财力支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实现财政政策目标,首先要发挥财政政策手段的作用。同时还要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