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预算的影响因素

浏览

心理预算的影响因素

1.消费物品的模糊性

人们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清楚记账,让自己的消费行为始终处于控制之内,只有在能合理化自己的消费时才会屈从于诱惑而做出超出预算的行为。Hsee提出,当评估各种选项的规则模糊时,作为自我控制机制的内部规则也会被减弱,个体能够构建合理化,因此更可能选择他们渴望的选项。花费类型的模糊性就是人们找到的能够合理化超预算消费的办法。Cheema和Soman设计实验证明消费物品的分类模糊性对心理预算的影响。实验中,当食物账户中有剩余的金钱时,被试叫外卖的可能性更大,当娱乐账户有冗余时,被试去听音乐会的可能性更大。而无论食物账户和娱乐账户哪个有冗余,被试都会和朋友出去餐厅吃饭,因为去餐厅吃饭的花费类别是模糊的,被试既可以将其划分到了食物账户,也可以归入到娱乐账户中;人们在计算花费之前构建心理账户会因预算限制而不超额花费,如果被试在花费之后再构建心理账户,那么他们会以将超额花费合理化的方式构建账户。心理账户的记账过程的模糊性为个体提供了进行灵活记账的机会,使他们绕过了控制机制而产生超出预算的行为。Soman称之为“可塑性的心理账户”,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某一种花费可以被分配到不同类别中。第二,心理账户可以灵活地根据分类构建结构。当某种花费的分类模糊或者不清晰时,这两个过程更可能出现。

2.时间偏好的影响

Shefrin和Thaler研究发现,相对于当前财产和未来财产,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当前收入。Karlsson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花费当前财产时,会考虑到未来的结果。Huff-man和Barenstein则有证据表明,消费者在为之前的消费付款的那些天,花费行为会下降,即使他们使用信用卡消费,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有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人们不想向未来收入账户借钱,或者说不愿意花未来的钱。这些研究都证明了未来时间导向和心理预算之间的关系。

3.教育的影响

由于心理预算的不准确性和不灵活性,常常无法最大化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并不符合标准经济模型。有研究表明,教育程度和金融专业知识能够使人按照标准经济模型进行决策,Fennema和Perkins用实验研究训练与经验在处理沉没成本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MBA学生、会计专业学生比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更不易受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Antonides,Groot和Raaij认为,教育程度越高,金融专业知识越丰富,在决策时越不容易受心理预算的影响,并用实验对受教育程度和心理预算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相对于中等和低教育程度,高教育程度对心理预算的反作用更大,即教育程度越高,越不会受心理预算的影响。还有研究者发现,高中数学成绩高能够降低心理预算行为,即数学越好做消费决策时越不易受心理预算的影响。

4.收入类型、收入水平和性别的影响

由于意外之财并未被预期也未被分配到特定心理账户的预算中,它既能被分配到已经存在的账户中,又能被分配到新的账户中,因此意外之财能够提高心理预算的灵活性。已有研究表明,意外之财比辛苦赚来的钱更容易使人们产生过度消费行为。另外,意外之财的数量也会影响各个心理账户的预算进而影响消费倾向:将某一收入分配到当前账户中或者分配到将来的收入账户中会产生不同的消费倾向——分配到当前账户导致相对高消费,而分配到将来账户中则导致相对低消费。小的意外之财使当前收入账户预算提高,更容易产生消费行为,而大的意外之财使当前财产账户预算提高。相对于当前收入账户,当前财产账户中的金钱更不易被花费。心理预算是用来控制消费的,如果收入水平较高,可用的金钱数量越多,则个体使用心理预算的需要越少。实验数据表明,收入水平越高的被试,受心理预算的影响越小。Frederick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有更高水平的认知映象,由于认知映象影响预算,因此研究者提出,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受心理预算的影响,并用实验证明了这种性别差异的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