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吃”什么

浏览

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大脑,如果大脑营养供应不足,显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了使人体最高司令部精力充沛,工作得心应手,餐桌上的学问应当引起重视。大脑喜欢“吃”什么呢?

第一、大脑偏爱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人的大脑平均每天需要116~145克葡萄糖(占全身需要葡萄糖量20%)。在从事脑力劳动时,葡萄糖量消耗更大。众所周知,葡萄糖由碳水化合物(大米、面粉等)转化而成。所以,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应适当补充些甜食,如牛奶、豆浆、糖果、枣子汤,可为大脑提供充足能源。但物极必反,如果无节制摄取葡萄糖,超过人体正常需要量,就会转化为脂肪,积存在人体内,人就会变成“大胖子”。同时也会影响大脑的思维,使人昏昏欲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究其原因,在于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葡萄糖)能使血液中5—羟色胺、松果素增加,其与睡眠关系密切。

第二、大脑需要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对思考和记忆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脑力劳动者每日需补充80~180克蛋白质为宜,其中60%为动物蛋白质。特别是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必须由蛋白质食物供给。适当多吃些鱼、肉、蛋、乳类、动物内脏和豆制品可补其不足。但也不应多多益善,原因是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和乳制品往往又是高脂肪食物,如果饮食过多,能增加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危险。

第三、在脑工作时,需要较多种类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能将糖转变为能量,所以经常用脑者应补充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动物内脏、奶制品、水果、蔬菜、花生和豆制品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