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保健轶事

浏览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中国的“寿星皇帝”之一。这位治国有方的皇帝,一生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平素注重医疗保健,熟谙养生之道,其医疗保健轶事也颇具传奇色彩。

小康熙遇救记

康熙皇帝幼时出“天花”,大病初愈时身体虚弱,尤其脾胃不和,积食拉稀。太医们会诊研究,认为用药和进补皆非良策,缘于“小主子”在天花时药吃得多了,哭闹着不肯再服苦口的汤药,太医们亦束手无策。

康熙的皇阿奶孝庄太后爱孙心切,正要下诏责怪太医们,少女苏麻喇姑走到太后身边悄悄说,有一位大臣说江南有一名医,对小儿科有独到的医术,何不宣来瞧瞧。太后一听也对,民间定有高手,便叫苏麻喇姑传话出去宣其来京。不久,这位老医家奉诏风尘仆仆赶到京城。他在太医们陪同下,给小康熙仔细地望、闻、问、切,退出后在药笺上只写了一味药:“茯苓”,并注定一定要云南产的野生茯苓。在这位老医师指导下,太医们会同御医一起,采用精白面、茯苓粉、蜂蜜糖,制成了细巧的点心“茯苓饼”,结果小康熙十分爱吃这种清香可口的点心,不久便脸色红润,开始读书习武了。孝庄太后十分高兴,重赏了老医师,后又留下在宫内监制“茯苓饼”。后来这制作配方成为京城里一道名点,延续至今不衰。

康熙因出过天花当皇帝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消息传出,引起朝野上下的极大震动,各种议论纷至沓来,“皇上春秋鼎盛,前几日还康健如恒,今日怎么就晏驾了?”“究竟患的是什么病?”

顺治皇帝是患天花而亡。天花在当时为不治之症。在顺治病危时刻,最要紧的是确定王位继承人。可当时,由于清王朝初建,百事待兴,加上皇帝年甫二十四岁,王位继承人问题不仅无典章可循,甚至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顺治先后有八个儿子,长子和四子早已夭折,四个幼儿尚在襁褓之中,唯有二皇子福全和三皇子康熙(玄烨)稍长,也都未满十岁。是传给二皇子福全,还是传给三皇子玄烨,顺治一时拿不定注意。于是,他把汤若望请到病床前,要他“为朕谋之”。

汤若望,字道末,德国人。精科学,通历法,明末入境传教,清初被朝廷授予“钦天监监正”之职,掌天文和历法,兼皇家科学顾问。汤若望虽是个外国人,但和皇帝、皇太后个人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国,皇位继承有传嫡不传庶,立长不立幼的传统。玄烨一非皇后所生,二非皇帝长子,加上其母佟氏乃一汉族女子,这三条对继承大绕,犹如三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然而,汤若望对皇上说:“陛下当立三子玄烨为皇太子”。他的理由很简单,也符合科学:玄烨幼时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福全未出过天花,今后极有可能重演眼前这种惊震全国的大悲剧。

第二天,皇帝归天,传出一纸重诏,诏曰:“太祖、太宗创立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皇帝与疟疾

御香飘渺的大清皇宫,看来有时卫生也不怎么样,宫里大臣就一度受蚊子的困扰。蚊子可不分高低贵贱,皇帝国戚,见人就咬,连皇帝身上也少不了叮了几口。

康熙三十二年夏天(1693年),康熙皇帝本人也感染上疟疾。时而畏寒、发烧、继之大汗,冷时似入骨,热时得赤身露体,弄得康熙龙体不安,卧床不起,臣子们忙作一团。这时,恰逢西洋传教士进奉金鸡纳(即药物奎宁),说可以治愈皇上的不治之症,康熙当初将信将疑,先令其他患疟疾的宫人服之,果然有效,始自服用,不几日疟疾治好了。康熙万分高兴,遂于该年七月四日,赐给传教士广厦一所,让他安心传教习医,即日在北京西安门教室,康熙感于他们一片忠诚之心,亲笔题写匾文“方有真原”。

康熙自此对西药刮目相看,并确认金鸡纳治疟疾病有特效,后来他于1705年第五次南巡时,就曾随身携带金鸡纳,一路赐给百姓治疗疟病。

1712年7月18日,曹雪芹祖父江宁织造曹寅患疟疾,亦是寒热往来,诸药无效,奏请皇上赐药。康熙得知后,令驿马星夜兼程送去金鸡纳,并嘱咐药到后,先用黄酒服二钱,若疟疾症状减轻后再服一次,以后则一次一钱或八分,连吃二付,可以除根。怎奈当时交通不便,药未送到,曹寅便一命呜呼了。

康熙皇帝劝大臣戒烟

一年夏天,康熙皇帝到江南出巡,吩咐大臣陈云龙、史贻直两人与他随行。当御驾到达山东德州时,康熙皇帝亲手将预备好的两杆水烟枪赐陈、史两位大臣,并让两位大臣当众专门作吸烟表演。陈、史得到皇帝的赏赐,受宠若惊,立即装烟点火吸起来。谁知,刚用力一吸,在透明的烟杆上就火星直冒,还噼啪作响。到唇边还发出噼里啪啦的炸裂声。陈、史二位至这时方明白康熙皇帝的用意,从此不再吸烟了。

于是,康熙就敕令全国官吏、将士,要做戒烟的表率。此举果然收到很好的效果。康熙皇帝为之诗云:“碧碗琼浆潋滟开,肆筵早已戒深怀。瑶池变黑云屏敞,不许人间烟火来”。这诗就是专为皇帝自己不饮酒和不吸烟并且下旨戒烟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