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式式的情绪病

浏览

我们知道,人感染了细菌会得病,机体受了创伤会生病,饮食不注意卫生会发病,却往往忽视了另一种非常常见,却又不足以引起人们注意的致病因素,这就是不正常的情绪变化,它可以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下面这些疾病皆可由不良的情绪所致。

情绪性胃病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曾做过大量的实验和统计资料分析,结果都说明了情志不畅是导致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猴子吊起来,并不时给以电刺激,造成猴子一直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不久猴子便得了胃溃疡。又有人采用纤维胃镜、X线及脑电图对胃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胃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或抑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在平时,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情志不畅,如忧思恼怒,往往会明显影响食欲而出现不思饮食,这在中医学中称为“思虑伤脾”和“肝脾不调”。

情绪性疲劳

很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疲劳一般是由于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引起的,但后来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发现,辛勤的工作一般不会导致疲劳,特别是不会引起那些经过休息或睡眠之后还不能解除的疲劳。那么,疲劳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家认为,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人的不健康的情绪,尤其是忧虑、紧张、焦虑等才是导致疲劳的真正原因。

情绪性腹痛

腹痛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情志失调及阳虚等导致气机郁滞,脉络痹阻及经脉失养所致。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乙状结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经久不愈。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现代医学认为与长期紧张造成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肠易激惹综合征,又称为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神经官能症,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往往伴有心悸、乏力、胸闷、失眠、尿频等症状。各种检查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常因情绪改变而诱发。

情绪性哮喘

人们都知道,花粉、粉尘、呼吸系统感染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哮喘,而精神受刺激也能引起哮喘却鲜为人知。在两千年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已注意到,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情绪有一定关系。他认为,治哮喘首先应让患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本世纪初,医学界确认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身心疾病。

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患者在焦虑、困扰或愤怒时,哮喘会频繁发作。有人对408名不同年龄哮喘病人的统计分析表明,由心理因素引起哮喘发作者占30%。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可促使机体释放组胺及其它能引起病态反应的物质,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和降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从而引起或加剧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反过来因疾病的发作又会造成情绪更加紧张、抑郁、悲观、沮丧,从而又进一步加重病情,如此恶性循环,使疾病长久不愈。

季节性情绪抑郁

在春夏,人人好动活跃。然而每当季节转换,尤其是踏入冬季,人便显得意志消沉,医生提醒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

“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兴趣骤减,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之余,还伴有瞌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症状。跟一般抑郁症明显不同的是,“季节性情绪病”只在冬季发作,夏天时病人则情绪正常。若连续两个冬季如是,就有可能罹患此病。

情绪性感冒

新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紧张会削弱机体抵抗病菌侵袭的能力,使人容易感冒,形成所谓感冒体质。

英国索尔兹伯感冒研究所的科学家将394名自愿试验者同外界分别隔离9天,第一天,他们把几滴无色透明的液体滴进试验者的鼻子里。他们每天都进行检查,以便将咳嗽、气喘和流鼻涕的情况记录下来,通过血液检查大部分可早早知道感染的情况,这些结果同对这些试验者在隔离前所做的心理试验相同。这说明紧张程度越高,感冒病毒起作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研究结果显示,47%参加试验的人由于其紧张状态增高而患病,而不紧张的人得病的只占25%。

情绪性癌症

近年发现,克制自己、压抑愤怒、有不安全感及不满情绪的人,易患癌症。不良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影响了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动物实验证明,心理紧张可使皮质激素增多,免疫细胞减少,促使肿瘤的发展。当然并非所有受到强烈刺激和承受巨大精神压力的人都会患癌,但患癌症者往往是那些性格孤独、沉默、情绪内蕴的人。

情绪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类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著名的研究头痛的专家马丁博士说:“这种头痛常与人们互相间的矛盾、不如意、羞怯和内心恐惧有关。”临床实践也表明,病人常伴有焦虑不安的症状,发病大多由心理因素引起。有些病人头痛一直未能消除,查其原因,在排除客观因素后,原来是对疾病过分担忧的缘故。研究证明,紧张、激动的情绪可使头部某些动脉扩张,压迫神经,于是就引起头痛。此外肌肉收缩本身也会引起头痛,这是因为肌肉收缩可使供应肌肉的血流减少,局部发生缺血,从而导致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头痛,常一侧或两侧交替发生。典型的偏头痛,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也有儿童期就发病的,多数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本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精神因素起主要作用。伦敦偏头痛协会的一位专家指出:偏头痛患者的发病,大多在周末或星期日,那些事业心重、雄心勃勃的人和性情急躁的妇女,比一般人发病的机会要多。因此有人认为,偏头痛实际上是心情紧张一周或一个星期以后,在消闲下来时产生的一种反应。

情绪性糖尿病

不良情绪可成为并发症的诱发因素。众所周知,胰岛素是胰岛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分泌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便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性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情绪性高血压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德国人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城内许多苏联人面对德国人兵临城下,一夜之间患了高血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城高血压病”。

社会心理环境中的天灾人祸、失败挫折、歧视虐待和生活坎坷,都属于损害健康的恶性刺激。它可以使人产生愤怒、惊恐、焦虑、忧伤、失望等不良情绪 ,从而使人患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