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读后感5篇1200字

浏览

本文包括读《成长》有感、生命(1243字)、体会成长——《男生贾里》读后感(1243字)、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44字)、《心系祖国健康成长》读后感(1246字)、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47字)等12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供您参阅。

生命_1243字

我曾经以为生命是一场游戏。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直到读了依米花的故事,我真正感悟到了生命的本质。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明白它是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的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的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的灿烂夺目。

灰蒙蒙的天不知为何在偷偷地阴笑着,我一屁股跌坐在洒满阳光的嫩绿的草坪上,手里摆弄着一棵刚刚扯下来还没来得及枯死的太阳草,还是那个熟悉的四边形,我知道明天又是个好天。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我坐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下,身上满是从树叶的空隙间漏下来的一点一点班驳的黑影,把我映得活象只金钱豹。我到觉得当只豹子也不错,每日为了生存奔波,不必去想那许许多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什么成功与失败啊,活下来就是成功,饿死了就得认命。

我前面是一条日夜奔流的大河,足以让孔子再感叹一次“逝者如斯夫!”但就是这样的大河也摆脱不了冬日里断流的悲惨命运。其实我不想选择这条河,因为冬日里会让尸骨重见天日。我想选择一条不会断流的河去做我一生最壮观的一次试验,但没办法,在我的城市里它是唯一的。谁叫物以稀为贵呢?

现在不过早晨7点钟,我还想再坐会,没有人的地方总是显得好美。在我的周围有好多蒲公英呢,他们绕着我飞舞,仿佛我是这个世界的花的头儿,可以享受这个有风的早晨而不必有一丁点儿的付出。

蒲公英!我突然想起妈妈曾经说过的话:每个蒲公英都带着一个小小的种子,到了合适的地方就会生根,但如果环境不适合,如果果干或者过湿,过热或者过冷,它都不会长大。天,那么多如果,蒲公英还没有绝种吗么?

我环顾四周,发现目所能及的地方都能看见它们在微风中轻摆,像母亲送着自己的孩子去远征!那么纤细,却那么坚强!

原来,生命并不是脆弱的!

原来,生命可以直面挫折!

成语许许多多:很多数量的人或物。如: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当然,许许多多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

成语香消玉殒: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又如:尸体已经在下游打捞到了,虽然香消玉殒,依旧面目娇好云云。——徐迟《牡丹》

体会成长——《男生贾里》读后感_1243字

有这样一个男生,他聪颖机灵、热情勇敢,却也调皮、爱恶作剧。在他的身边有着许多性格各异的朋友,他们之间有欢笑,有悲伤,也有感动。他就是《男生贾里》的主人公——贾里。《男生贾里》是中国当代作家秦文君为少年儿童们所写的一本书,书中的主人公贾里,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贾里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有许多片段仿佛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了贾里这鲜明多样的个性,没有他和朋友们之间发生的这些故事,那么无疑《男生贾里》会失去了许多活力,无法这样深入人心。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这些精彩各异的故事中,慢慢体会成长。贾里是个拥有伟大志向的人,总是在想象自己有一天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在《伟人细胞》的故事中,便形象地表现了贾里的这一特点。贾里清楚伟人应该豁达开朗,却也不是那种既不动怒又迎合别人的老好人。可贾里却认为伟人必须要有爱有恨,所以就偏要恨上一个人,最后,贾里选择了恨邱士力。可是最后却因为一连串的原因,他和邱士力结为了朋友。之后,贾里又去报了一个健美班,可是效果也不明显,他还决定暑假勤工俭学,去大工厂里打工,可是却被对方以不收童工为由拒绝了。贾里一连串的伟人计划都失败了,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他最低落的时候,爸爸的一番话让他醒悟了过来: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贾爸爸的这句话无疑也是对我们说的,我们许多时候只想着做大事,而忽略了身边的小事,殊不知大海是一滴滴水积累而成,小事也可以积累成为大事。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在想做出一件非凡的事的时候,不妨也留心一下身边的许多小细节,小事也可以积累成不平凡的事。贾里和他的朋友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故事,除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也不免有些误会、不快的。《口吃患者》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的人物阿伦,是一个患有口吃,四肢粗壮,但为人却并不凶恶的胖男孩。一天,贾里在路上做了一件好事,却被一旁的车铺店主称为“专管闲事的假LeiF”,贾里因此气愤无比。回到班级后,气头上的贾里自言自语了一句“笨瓜”,却被阿伦听见了,阿伦小时候的绰号就叫“笨瓜",他痛恨这一切,所以当贾里再次骂时,他便用发火来保护自尊心。就这样,好朋友吵了起来。从这之中我也可以知道,有的时候我们无心说出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别人,而当这样的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对方道歉,并说明自己并不是有意如此,取得对方的原谅,不要朋友间发生争吵,自己既不愉快,还可能破坏了友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在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在阅读《小丑》这个故事时,我便想,我也曾经有给身边的同学、朋友起过外号,不过幸好这些外号并没有故意讽刺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所以也没有因此发生过争吵。不过在阅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识到:不管怎样,给他人起外号都是个不太好的行为,所以我也因此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从《男生贾里》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在这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体会成长。从中领会到的许多道理,都将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我帮助,引导我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成语啼笑皆非: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如:沙汀《烦恼》:“刘久发啼笑皆非地站起来了。”

成语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且君新得诸侯,非有存亡兴灭之德,深入人心,恐诸侯之兵,不为我用。”又如:可是总没有这位先生的讲说那样一句句深入人心。——叶圣陶《英文教授》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1244字

如今的社会,“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还是人性消失了?还是人太懒惰了?古时有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会,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好好去服侍,却在父母死后,高调的举行追悼会,以为做了这些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个孝子吗?还有这些人,对本身的父母不是骂就是打,甚至几十年对本身的父母不管不问,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为本身的父母出生低微,而本身变成城市里的人了,觉得在农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还有的娶了媳妇之后,听媳妇对本身的父母说三道四的,从而慢慢厌恶本身的父母。

那么想想问问这些人,你们如果没有父母给你们生命,你们有这样成就的就会吗?换个角度来说,你们有孩子吗?如果你们老了,你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对你们,对你们就像陌生人一样,对你们就像瘟神一样,你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古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

古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溺爱着本身的孩子,不是说溺爱这样不好,但要做到溺爱适度,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孝道,绝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自私,而是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本身做起,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最终努力修养到大公无私之境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

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本身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本身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本身本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一个连本身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

成语望子成龙:望:盼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又如:家长要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更要有培养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动。

成语大公无私: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意指谓秉公处理,毫无偏私。语本《管子·形势解》。[源]《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典故]“大公无私”原作“至公无私”。管子,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为法家始祖。《管子·形势解》中提到,风、雨对人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贵贱美恶,而有大小强弱的分别,所以说风雨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特定的喜好,因此是“至公无私”的。後来“大公无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秉公处理,毫无偏私。出现“大公无私”的书证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这种赌法,倒是大公无私,不能作弊的。”

《心系祖国健康成长》读后感_1246字

《心系祖国 健康成长》读后感 读过《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一书,令我感慨万分。我深深为书中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折服,更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人的一生中,最崇敬、最伟大的字眼莫过于“母亲”和“祖国”。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无论在哪里,中国人民的心总是与祖国紧紧相连的。1931年秋,吉鸿昌将军出国考察,在美国纽约,因

别人把他误会成别人把他误会成日本人,他专门用毛笔在木牌上写了“我是中国人”几个醒目大字,然后挂在胸前,昂首走在纽约的大街上。我被吉鸿昌将军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更为中华民族那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高尚品质所服。吉鸿昌将军不求名,不求利,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祖国,这正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意志。

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翔荣获金牌,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亚洲人和黄种人。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刘翔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相信对于黄皮肤的中国人或者亚洲人来说,我实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我不会输给任何人,包括欧美选手。相信我,没错的。”是啊,一个人有了志气,有了能力,有了信心,有了人生所向往的目标,有了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就能战胜一切,超越自我,攀登上世界的高峰,成为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荣耀。刘翔,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功,还标志着民族的骄傲,民族的成功;他以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奋斗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还为自己的前途铺下了一条星光大道。他励志图强,要为中国民族争气,赢回荣誉,重振国家的声威。他做到了,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恒心,终于获得了成功,为民族争了气。难道这一刻的胜利不值得珍惜吗?

爱国,就要急祖国之所急,想祖国之所想,随时准备报效国家。作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刻要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做有损国家尊严的事。在校园里,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国意识;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我们要讲文明,要对人有礼貌,不乱讲脏话……这些虽然都是小事,可把这些小事做好了,同样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要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光是自己,更是代表着个国家的形象。可是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张口闭口外国如何如何,而把自己的祖国贬得一文不值。这些人和书中的主人公相比,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读完《心系祖国,健康成长》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到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从现在开始就要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学好本领,提高文化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凭借自己顽强拼搏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不懈地奋斗,超越自我,用掌握的知识去描绘祖国更新更美的蓝图,用勤劳的双手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使祖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成语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如:《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如: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成语奋发向上:精神振作,情绪高昂。如: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又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那个导演正在为自己的一部描写奋发向上女青年的片子选演员。”

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1247字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文学,当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后才发现,千百年来,她承载了人们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壮,或婉约的情感,使人们心中的话语得以倾诉,更是拉近了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得人类文明的车轴不停地向前滚动。江水滔滔,荡涤了风花雪月的旧梦;滚滚黄沙,湮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文学那其间的悲欢恋情,却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文学那之中的奇句妙语,却如泉涌,如露凝,读起仍口角噙香。于是,在缤纷的文学艺苑之中,我爱觅几朵奇葩,去细细品味那亘古的芬芳。

成语画中有诗:指画里富有诗意。如: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如:昔日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状,而诗人能言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

成语胸怀大志: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又如:年轻人要胸怀大志,报效祖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