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读书笔记大全800字

浏览

本文有麦克白读后感(780字)、电影《我和世界不一样》观后感(847字)、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854字)、品人录读后感(807字)、《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850字)、史记刺客列传荆轲篇读后感(836字)、伊索寓言读后感(804字)、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771字)等800字左右的高一读书笔记8篇,供您参阅。

麦克白读后感_800字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戏剧家、诗人,被称为“时代的灵魂”。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部诗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而《麦克白》是最短也是最悲惨的一部,讲述了一位战争英雄在妻子的挑唆下沦为懊悔无及的罪人的故事。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邪恶形象”,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他的灵魂原本有善与美的一面,然而在野心和欲望的不断吞噬下,他善良的本性渐渐泯灭,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断滋长的邪恶念头。他一面作恶,一面恐惧、悔恨,但是野心和欲望占了上风,最终“正不压邪”,导致了麦克白悲剧的命运。

《麦克白》情节较为简单,作者却不惜浓墨重彩,在据本中使用大量的独白来刻画麦克白的心理活动,从而把笔锋从残忍的谋杀转到“诛心”上来,通过对麦克白日夜饱受良心的谴责,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直至精神失常这一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和阴暗,发人深省。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意象烘托剧情。这出悲剧的主导意象是血和黑暗。麦克白在暗杀国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说:“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整个剧本充沛着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痛苦,笼罩着黑暗和邪恶。然而光明终归要冲破黑暗,善终归要战胜恶。正义的力量浩浩荡荡,最终推翻了暴君的统治。这个故事虽然情节悲惨,但结局却较作者其他悲剧更让人看到正义和希望。

莎士比亚运用高超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堕落为杀人恶魔的过程。麦克白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每一幕独白即是他内心的斗争,是善与恶的斗争,是良心与野心的斗争,是理智与欲望的斗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面对诱惑,我们良心的天平也会左右摇摆,内心相矛盾的两个“自我”也会斗争,我们应该坚持善良的本性,做一个从善的人。

成语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如:《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又如: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时则取而代之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六回

成语股掌之上: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如:《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又如:救民水火之中,玩敌股掌之上。——宋·葛胜仲《丹阳集·贺收复燕山府表》

电影《我和世界不一样》观后感_800字

生命充满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力克˙胡哲暑假伊始,居委会组织社区的中小学生观看了一部《我和世界不一样》的电影。这是一部非常励志的影片,它讲述的是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残疾人力克˙胡哲,抱着“生命充满希望,永远不要放弃”的理念,通过努力,克服常人难于想象的困难,不仅能够骑马、打鼓、游泳,甚至于踢足球,还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一家企业的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最终创造了生命奇迹的故事。力克˙胡哲曾经说过:“因为残疾,导致我们有很多事情做不了,可是我们不能过度的在意我们没有什么,而应该去关注自己拥有什么,我们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都曾经积极地去追求过这个梦。可是,如果我们因为在追梦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者遭遇到了一些失败、挫折,此时的你不是像力克˙胡哲那样去坚强面对,而是选择放弃;不是去“关注自己拥有什么,”而是一昧地觉得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不幸,以图博取别人的同情。那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悲观,又何来追求梦想的动力呢?力克˙胡哲的经历,正是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人生旅途中总会跌倒,但是你必须得努力爬起来。”遇到挫折不灰心,遇到困难不放弃,是他所具有的非常优秀的一个心理品质,他的精神不仅激励了许多和他一样的残疾人,还被更多的健康人所敬佩、学习。曾几何时,我也因为学习的退步而苦恼、甚至于感到很自卑,觉得自己很笨、很无用,还一度产生厌学的心理。看了力克˙胡哲的故事,我顿感羞愧。力克˙胡哲是一个残障人,相对我们这些健全人,所经历的困难,是我们难于想像的,他却能够以极其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而我作为一个正常人,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小学的老师们,都夸我聪明,可怎么能一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呢?我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向本片的主人翁学习,永远不要放弃。最后,让我以力克˙胡哲的另一句话来和大家一起共勉吧:“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不断的尝试,就会看见希望。”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我们要努力,为了成功到达希望的彼岸,我们要努力!

成语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如: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又如:曾几何时,他自己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儿回来,而他又劝我去学法政了。——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成语主人翁:当家作主的人。如:邓小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我们热诚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37章:“因此,很多人对煤矿没什么主人翁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_800字

雪泥鸿爪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像飞鸿一样,我们都多多少少在历史的雪泥地上留下自己的爪印。虽然爪印对于飞鸿自己没有任何作用,可是对于“后鸿”却起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它告诉了鸟儿们下一步要飞向哪里。所以,人们将历史记录下来,撰成史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就记录了从商朝到新中国,从皇上到百姓的372个生动故事。其中,我对石崇王恺斗阔印象尤为深刻。石崇在家中造了一个玲珑的小楼,斗拱、瓦片上都涂满了香料,里面还有几个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在跳舞!王恺则更过分,他每天用糖水洗锅,还用珍贵的丝线编成五光十色的屏风。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并不羡慕他们穷奢极侈的生活,只是不解为何这样荒淫腐化的人物也可以被史书记载。也许,作者是希望后人可以看到那些在历史的玉璧上留下的污点,避免重复他们的错误吧。

但是,“历史留名”真可能成为一个黑洞,用逃不脱的吸引力抓住人们的心,诱惑他们不计一切千古留名。比如书里记载的荆州刺史桓温,他手握大权,三次北伐两次成功,却企图篡位。他曾说过一句话:男子汉哪怕不能流芳百世,又何妨遗臭万年?他这种想法和西方的黑若斯达特斯不谋而合。黑若斯达特斯为了被后人记住而火烧阿尔忒弥斯神庙。他们都成功了,成功地被后人唾骂了几千年。可是,这种留名千古却损害了他人。石崇除了自己搜刮民脂民膏外,还纵容部下到处敲诈。桓温则辜负了一向信任他的皇帝。黑若斯达特斯把精美的建筑化成了让人心碎的废墟。

其实,许多流芳百世的人却并不是为了历史留名。那只是后人对他们的奖励。孔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认为我们是为自己而活,做了好事就是好事,不需要别人来评头论足,所以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他看来,为了在他人那里留下好名声去做好事是很好笑的事情。如果孔子一昧地追求“流芳千古”的话,人们还会称他为圣人么?

因此,历史的雪泥上留下爪印固然很好,可是,我们不应该一昧追求“名声”,否则,我们不但会活得很累,还容易成为历史的污点。这就是上下五千年告诉我的。

成语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意指佛教用语,指不可思虑言说的境界。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语出《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後用“不可思议”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源]《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於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於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於此众生亦无所娆。”《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於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典故]《维摩诘说经》为姚秦时鸠摩罗什所译,约在魏晋时代传入中国,颇受知识份子的欢迎。全经共三卷,分为十四品,内容主要记述维摩诘居士的言语行为,并宣扬大乘佛教在家修行即能成佛的理论。而经中维摩诘居士的神通机智,亦透过此经展露无遗。有一次,维摩诘在自己的居所讲道,并请来三百二十万宝座供得道菩萨安坐,那些宝座华美无比,而且又高又大,看来并非小小的空间可以容纳。没想到这些宝座从天而降时,原来小小的房子就好像也变大了,三百二十万个宝座置於其间,一点都不显得拥挤。维摩诘解释着说:“在诸佛与菩萨中,有一种解脱法门叫做『不可思议』,在此境界者,无须将任何事物放大或缩小,便可使高大的须弥山容纳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如此,乃因一切法空,所有现象本无实体,为虚幻之存在,须弥山的大并非真有,芥子的小亦为虚幻,是以芥子能容须弥山,一切众法绝不相碍。维摩诘居士透过屋纳宝座这样神奇的演示,揭示了修行的途径,也就是必须直观一切法的真相,才能证悟真理。而此境地是神妙不可言喻的,也就是不思议解脱法门。後来“不可思议”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

成语流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如:清·佚名《说呼全传》:“楼船笳吹晓霞横,旌节新移宠若惊。运道风柔思报国,沙场尘敛喜消兵。恩纶加惠全忠孝,呼氏流芳千古闻。宋主听奸生祸乱,征辽平寇旧功臣。”又如:争回疆土功劳大,流芳千古永无涯。——《天地会诗歌选·金台开山歌》

品人录读后感_800字

《品人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品述几个朝代中的代表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邦、项羽、曹操。

刘邦,也许是小时候对刘邦的了解不够深入,总觉得刘邦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因为他害死了曾经亲如兄弟的项羽,惨死在乌江里。后来才逐渐懂得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刘邦是一个心高志远的将相之才,虽然有很多行为不雅,但是在那个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刘邦与项羽相比更加的冷静理智,这恰恰在那年代是非常需要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杀死自己的敌人也无可厚非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当上了汉高祖,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从小耳熟能详的西楚霸王,以前看到项羽总是抱着一颗怜悯、惋惜的心情,感觉他的江山被他的结拜兄弟夺取,最后被逼得乌江自刎,《品人录》却告诉我,项羽之所以失败,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项羽的性格原因,鸿门宴上有机会除掉刘邦,却有着与刘邦的“妇人之仁”,而且生性多疑,刘邦懂得如何利用人才去建立自己的汉朝王国,一个冷静、有大智慧,一个生意多疑,感情用事,有妇人之仁,什么样的人才能成王,也就显而易见了。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家,他拥有极大的度量,拥有自己的雄才伟略,精力旺盛、才智过人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他做事谨慎又仔细、小心,虽然在很多方式上我不敢苟同,但是和以前尽是骂声相比,很多人对于曹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了解,我愈发的佩服曹操,他的才能、才干在当时的年代几乎无人能及,就连诸葛亮也忌惮三分。所以后人评价才曹操是三国乱世之中的能臣,是三国乱世时代中的枭雄。

历史的真相总是充满着复杂和神秘,《品人录》揭开历史真相,使我对三大人物的了解更加深。虽然他们最终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但正如书中所写的,不管是刘邦、项羽、曹操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因为他们都具备了英雄的本色,只是他们是不同类型的英雄,刘邦是时代造就的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而曹操则是具有雄才伟略的“枭雄”。人们对于英雄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成语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如: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又如:对于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成语亲如兄弟: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如:《魏书·高祖纪》:“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又如:袁承志和他相处十余年,早已亲如兄弟,知他不舍得与自己分离,心下也感怅惘。——金庸《碧血剑》第三回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_800字

“先把爱放到一边,去了解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的多了,一切皆有可能”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日本人来说有的恐怕只是恨意,但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日本呢?真如岩松所说,放下爱恨,行走在爱恨之外,多去了解,那么中日关系又岂能没有改善的时候呢?

当然,人生亦是如此!人们往往会被曾经的埋藏在心底恨意所干扰,如此你便会被情绪左右,便不能真正的了解眼前的事,不能真正的看清眼前的人!此时,不妨先放下那所谓的爱恨,去了解,去熟悉,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坦然处理,欣然面对!

当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看得到,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角度是不正确的!他们在有意的掩盖自己父辈祖辈曾经犯下的错!现实社会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去掩饰我们的不足!其实这是很愚蠢也是很不正确的做法,不管怎样,事情就是那样,已经发生了,你的不足就是不足,你的错就是你的错误,你永远掩饰不了!你要做的是勇敢的正确面对它,处理它,唯有如此你才更上一层楼!

这书中也介绍了不少日本比较领先的地方!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不能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就抵制日本的一切东西!这是不理性的也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日本民众的环保意识,比如日本动漫界人物对工作的认真,严谨,热爱!这些是我们所不足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向强国更进一步!才能让我国发展的更好!

说完这本书,再说说作者!岩松,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在中国人最痛恨日本的时候!敢于走向日本,敢于接触日本,了解日本,而后介绍给国人!这种敢于迈出第一步的人,这种勇敢的精神恐怕也值得你我钦佩!另外,作为国人,岩松又何尝不痛恨日本,但整本书中的言语却丝毫不偏激,始终保持着冷静的视角,平实,客观的态度,介绍日本!这种情怀又岂能不令我们心生敬意呢?

岩松的人,话,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管对手与我们有着怎样的情结,有着多少恩怨,不管你多么的讨厌亦或是多么憎恨你的对手,在此之前,请把爱恨放到一边,多去了解,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如此你的人生之境便会到达更高的层次!

成语知己知彼: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意指“知己知彼”,典源作“知彼知己”。“知彼知己”意谓正确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对手的实力。语本《孙子·谋攻》。[源]《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典故]“知己知彼”原作“知彼知己”。“知己知彼”是指除了解自己外,对於对方的情况也有透澈地了解及掌握,最早是使用在军事方面。在《孙子·谋攻》中就提到,能够确切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长短,掌握详细的情况,这样在每次的作战中,才能避免危险,而对於敌我双方其中一方的状况不了解,在作战时,就会互有胜负。如果都不了解对方和自己的情况,那这样的军队,在每次作战时,就会遭遇危险。後来“知己知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正确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对手的实力。出现“知己知彼”的书证如元·刘敏中〈念奴娇·乌飞兔走〉词:“美景良辰,亲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此处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意思。演变到後来,“知己知彼”的使用范围已经从军事扩充到其他方面,如外交、商场上的竞争等,能够“知己知彼”,才能在重要的关键做出正确的决策。

成语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如:《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如:对付敌人,一定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篇读后感_800字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读后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华五千年,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为了义、为了大义而牺牲自我。(建议加一句引出后文:荆轲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胸有大志的人,荆轲始终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确实,他刺秦王未成,却光荣地留存在《史记》中。他为了国、为了义,而牺牲自我的品质最令人感动。当时,他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为子曰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他完全可以拿了钱到秦国去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可他并没有,是因为什么呢?为了他的大义,为了他的承诺,为了许许多多为他而死的人们。当太子丹“疑其改悔”时,他怒斥太子,荆轲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蔑视,对他人品的污辱。最后,他知道自己刺秦王九死一生,是“无雨栗,马生角”的事,他仍与太子丹“请辞决矣”,用与高渐离和而歌的方式悲壮地踏上了不归路。

文章中,不光是他,田光、樊於期等舍生取义的仁者是为了使荆轲成功地刺杀秦王而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久远的历史中,不止这几人有着这无私的品质。比如于谦,为了国家而付出宝贵的生命,他以生命为代价推出一个新皇帝,成功地让战局翻盘,从而使国家战胜了敌军,当原本被俘虏的老皇帝重新上台来杀他的时候,他一定是十分甘心并自豪的。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为国的大义。从古代的祖逖,到现代的钱学森,一批批为国舍生取义的人们为中华的兴起而献出自已的所有,以及宝贵生命。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正是靠这些有着大义的人们让其如此辉煌。“义”,人类中最宝贵的品质,史人已树立许许多多的榜样,成为了我们的精神支柱,为我们所敬。让我们一起将这样的文化瑰宝,去传承、去发扬!

谷老师作文点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围绕荆轲其人“义”的品质展开,中心突出。建议第一段结尾加一句话引起下文;另外,举钱学森的例子说他是“舍生取义”不恰当,爱国奉献和舍生取义不是同一维度。

成语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如: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又如:我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就再也不去了。——《会摇尾巴的狼》

成语舍生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如: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又如: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生取义。

伊索寓言读后感_800字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叫《伊索寓言》。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每个小故事都有深刻的道理。其中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有所思。这个故事就是《金斧、银斧和铁斧》。

这个故事讲了从前有个人叫程实,有一天,他在砍树的路途中不小心把斧头掉到了河里去。程实很着急,于是在河边嚎啕大哭起来。这惊动了和底下的河神。河神从河里冒了出来,了解了原因,于是他一溜烟潜到了河底下从河里拿来了两把斧头。一把是金斧头,一把是银斧头。他问:“这两把中有你的那把斧头吗?”程实告诉他不是。后来老爷爷从河中把铁斧头还给了他。程实回到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张剥皮。张剥皮很吃惊,他连忙去到了河边,故意把铁斧头扔到河中。河神也帮助了他。河神拿了两把斧头,问:“这两把中有你的那把斧头吗?”“嗯,有那把金斧头就是我的。”于是,张剥皮就带着那把金斧头开心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途中,张剥皮经过了一所桥。他开心地走上桥,忽然,他失足掉到了河里去,在河中挣扎着。没过多久,就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当然,他没有拿到金斧头。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个小经历。有一次,我和朋友们结伴出去玩。路过一条老街时,我们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他衣着破烂,褪色的布袋子上放着一个铁碗,里面有着一些零钱。我很同情他,于是把身上的十块钱零食费给了他。他连忙对我说谢谢,我十分激动,因为今天我帮助了一个陌生人。很快美好的下午时光就结束了。可当我坐公交回家时,看到了我完全没有想到过我能再次碰到的人。没错,我又看到了那个乞丐。那时的他威风凛凛,衣着体面整洁,在口袋里装着一个袋子,明显是刚刚装钱的塑料袋。我十分生气,哎,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十块钱。这次的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做人要诚实。不能以虚假的面孔对待他人。这样才会有相对的回报,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要诚实待人,不能含有一丝虚情假意,而换取自己的利益,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朋友。所以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多的人生哲理。

成语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又如:那捉他的巡捕见问官和他认得,便一溜烟走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八回

成语虚情假意: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又如:在我是虚情假意,你听了一样的难过。——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_800字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其主题是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唐朝初期的开国功臣,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重大作用。

虽然《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一千多年前,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但对于现阶段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用扬弃的态度看待。

首先,《谏太宗十思疏》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现为领导者亦然。要做个合格的领导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必须 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为领导者,事事以公为先,身为表率,则令出如山,部下执行不误。令人心服口服。

再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正身以黜恶。”意思是担心自己被蒙蔽,就要虚心听取下面的意见,畏惧谗言与小人,则应端正自己,远小人。现为领导者亦然,应该能有广阔的心胸,接纳各方面的意见。魏征就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就因为唐太宗听取了他的意见,才建立起强盛的唐王朝,使中国进入历史的鼎盛时期。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君王,都能做到这点,难道我们新社会的共产党干部不更应该有如此心胸觉悟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意思是:不因个人的喜怒而胡乱奖赏或者惩罚部下。现为领导者,也应该做到一切按规章制度办理。尽量减少私人感情的成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的精神;这样,才能政通人和。

魏征,虽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但其观点,在现社会,还是有许多积极方面,可取之处。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企业的领导如能借鉴其先进之处,针对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定能带领我们广大员工积极奋拓、进取,重振企业的辉煌!

成语长治久安:治:太平;安:安定。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如:《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又如: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

成语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