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开头的成语大全(含解释和出处)

浏览

整理了意乌猝嗟、意指为狱、意乱如麻、意义深长、意味索然等“意”开头的成语77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意乌猝嗟[yì wū cù jiē]

【解释】意乌:怒吼声;猝嗟:通“叱嗟”,怒斥声。指厉声怒喝。

【出处】《汉书·韩信传》:“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

2、意指为狱[yì zhǐ wéi yù]

【解释】意指:意之所在;狱:监狱。不依据法律,只以上司的意图量刑判罪。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3、意乱如麻[yì luàn rú má]

【解释】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出处】《隋书·孙万寿传》:“心绪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示例】公子此时意乱如麻,只有答应的分儿,也不及合那些人置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4、意义深长[yì yì shēn cháng]

【解释】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出处】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5、意味索然[yì wèi suǒ rán]

【解释】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形容喜好某种事物的情绪一下子冷落下来。

【出处】宋·袁甫《华亭县修复经界记》:“今世庸吏不足道,能吏往往以有余自夸,不知余而必尽,意味索然。”

【示例】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6、意在言外[yì zài yán wài]

【解释】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示例】无奈红蕖意在言外,总要侍奉祖父百年后方肯远离。任凭若劝,执意不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7、意境融彻[yì jìng róng chè]

【解释】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

【出处】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8、意懒情疏[yì lǎn qíng shū]

【解释】懒:怠倦,消沉。意志消沉,感情淡漠。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那呆子意懒情疏,徉徉推托。”

9、意气高昂[yì qì gāo áng]

【解释】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示例】经过三个月的集训,国家女篮意气高昂严阵以待,准备迎战欧洲强队。

10、意切言尽[yì qiè yán jìn]

【解释】意思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出处】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齐终之前一日自修遗表,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11、意气相倾[yì qì xiāng qīng]

【解释】志趣性情十分投合。

【出处】宋·张孝祥《与虞并父书》:“虽声迹差池,藐不相闻,然意气相倾,殆若朝夕与游处者。”

12、意气洋洋[yì qì yáng yáng]

【解释】形容很得意的样子。同“意气扬扬”。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齐相御妻》:“齐相晏子仆御之妻也。号曰命妇。晏子将出,命妇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今时晚生晚辈,头角撑狞,稍能自振,则意气洋洋。”

【示例】陛下岂不闻晏平仲为齐相,人都道乘车相忧心悄悄,御车吏意气洋洋。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

13、意味深长[yì wèi shēn cháng]

【解释】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出处】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示例】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14、意略纵横[yì lüè zòng héng]

【解释】意略:谋略;纵横:合纵连横,引申为经营天下之意。形容具有治国的才干。

【出处】《宋书·王镇恶传》:“颇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骑乘非所长,关弓亦甚弱,而意略纵横,果决能断。”

15、意转心回[yì zhuǎn xīn huí]

【解释】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训门人·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示例】若要我意转心回,除是快把降旗展。 ——明·徐复《投梭记·出关》

16、意气相亲[yì qì xiāng qīn]

【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处】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17、意气相合[yì qì xiāng hé]

【解释】意气:志趣性格;合: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处】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示例】两人意气相合,抵掌而谈者三日。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

18、意见言外[yì jiàn yán wài]

【解释】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19、意简言赅[yì jiǎn yán gāi]

【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出处】宋·张载《张子全书·义理》:“人之迷经者,盖己所守未明,故常为语言可以移动。己守既定,虽孔孟之言有纷错,亦不须思而改之,复锄去其繁,使词简而意备。”

20、意气相得[yì qì xiāng dé]

【解释】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示例】清·戴名世《赠叶苍岩序》:“苍岩与吾生同岁,自儿时初学文,即意气相得甚欢。”

21、意兴阑珊[yì xìng lán shān]

【解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

【出处】唐·白居易《咏怀》诗:“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示例】李太太意兴阑珊,眼光回到学生点名册上,觉得自己写的淡铅笔字一片模糊。 ——叶圣陶《逃难》

22、意气用事[yì qì yòng shì]

【解释】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出处】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三·宋史各传回护处·韩世忠》:“世忠固一代名将,然少年时意气用事,亦多有可议者。”

【示例】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23、意存笔先[yì cún bǐ xiān]

【解释】意:构思。指写字作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24、意气自得[yì qì zì dé]

【解释】意气:神态,气势;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十分骄傲得意的样子。

【出处】《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示例】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一卷:“刘伟明葊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25、意气激昂[yì qì jī áng]

【解释】意气:意志和气概。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秋怀》:“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26、意攘心劳[yì rǎng xīn láo]

【解释】犹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27、意况大旨[yì kuàng dà zhǐ]

【解释】意况:概要;旨:宗旨,大意。指概括大意。

【出处】《魏书·殷绍传》:“法穆时共影为臣开述《九章》数家杂要,披释章次意况大旨。”

28、意乱心忙[yì luàn xīn máng]

【解释】犹心忙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可耐此时是意乱心忙,眼光不定,看了半日,再也看不明白。”

29、意中人[yì zhōng rén]

【解释】心意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

【出处】晋·陶潜《示周祖谢三郎》:“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示例】意中人此时无恙,方能遂我意中也。 ——清·李玉《意中人·圆叙》

30、意切辞尽[yì qiè cí jìn]

【解释】意思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出处】唐·李翱《劝裴相不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之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31、意外之财[yì wài zhī cái]

【解释】意料之外的钱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且说周老爷凭空得了一千五百块洋钱,也算意外之财,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示例】意外之财不可取。

32、意到笔随[yì dào bǐ suí]

【解释】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

【出处】清·黄子云《野鸿诗的》:“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

33、意往神驰[yì wǎng shén chí]

【解释】形容心神向往,不能自持。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34、意气风发[yì qì fēng fā]

【解释】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意志和气慨像风一样强烈。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宋·陆游《剑南诗稿·秋怀》:“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示例】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35、意前笔后[yì qián bǐ hòu]

【解释】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出处】晋·卫铄《笔阵图》:“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示例】意前笔后者,熟玩古帖,于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疏密纤秾,蕴藉于心,临纸瞑然,豫想其法,随物赋形,各得其理。 ——明·丰坊《笔诀》

36、意出象外[yì chū xiàng wài]

【解释】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八:“王宰,大历中家于蜀川,能画山水,意出象外。”

37、意气飞扬[yì qì fēi yáng]

【解释】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清·李渔《慎鸾交·席卷》:“我看华郎精神发越,意气飞扬,不久自然荣贵。”

【示例】意气飞扬好身手,勉之行矣莫踟躇。 ——李光《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

38、意意似似[yì yì sì sì]

【解释】指说话犹豫、支吾,虽然说了一点但又不知所云。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嗔道贼臭肉在那里坐着,见了俺每意意似似,待起不起的,谁知原来背地有这本帐!”

39、意扰心烦[yì rǎo xīn fán]

【解释】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引起:“遇着个不贤之妇,今日要衣裳,明日要首饰,少柴没米,称酱打油,激聒得你眼花撩乱,意扰心烦。”

40、意得志满[yì dé zhì mǎn]

【解释】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41、意出言外[yì chū yán wài]

【解释】意思或含义表现于语言、文辞上。

【出处】唐·王度《古镜记》:“二人坐,与勣谈久,往往有异义出于言外。”

42、意兴索然[yì xīng suǒ rán]

【解释】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示例】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 ——鲁迅《彷徨·在酒楼上》

43、意气自若[yì qì zì ruò]

【解释】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示例】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44、意犹未尽[yì yóu wèi jìn]

【解释】犹:还。指还没有尽兴

【出处】王朔《懵然无知》:“大家意犹未尽地散开,各回原位,互相交换着兴奋的眼神儿。”

45、意在笔外[yì zài bǐ wài]

【解释】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

【出处】宋·邓牧《伯牙琴·洞霄诗集序》:“往往意在笔外,气足以胜之也。”

46、意气轩昂[yì qì xuān áng]

【解释】神采焕发,气度不凡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只见一个少年,生得容貌魁伟,意气轩昂,牵着一匹马。”

47、意在笔前[yì zài bǐ qián]

【解释】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48、意气自如[yì qì zì rú]

【解释】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示例】逮江上之变,生所携及留军用者,亡散累千金,再贫困而意气自如。 ——清·吴伟业《柳敬亭传》

49、意望已过[yi wang yi]

50、意忌信谗[yì jì xìn chán]

【解释】意忌:猜忌;谗:谗言。怀疑忌妒,听信谗言。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51、意夺神骇[yì duó shén hài]

【解释】意夺:意志消沉;神:精神。人的意志消沉,精神受到严重创伤。

【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个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52、意广才疏[yì guǎng cái shū]

【解释】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出处】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示例】意广才疏,事与古先殊别。 ——元·魏初《石州慢·次高郎中道凝韵》词

53、意满志得[yì mǎn zhì dé]

【解释】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出处】清·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示例】意满志得好身手,勉之行矣莫踟躇。 ——李光《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

54、意致纵横[yì zhì zòng héng]

【解释】意致:神情姿态;纵横:奔放。形容人的性格奔放。

【出处】南朝·陈·徐陵《与李那书》:“至于披文相质,意致纵横,才壮风云,义深渊海。”

55、意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处】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示例】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

56、意意思思[yì yì sī sī]

【解释】指说话犹豫、支吾,虽然说了一点但又不知所云。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只意意思思就撂过手了。你叫我有什么法儿。”

57、意断恩绝[yì duàn ēn jué]

【解释】指情义断绝。

【出处】元·无名氏《一枝花·盼望》:“情浓时热烘烘买笑追欢,兴阑也冷冰冰意断恩绝。”

58、意懒心慵[yì lǎn xīn yōng]

【解释】懒、慵:怠倦,消沉。心情怠倦消沉。亦作“意慵心懒”。

【出处】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

【示例】明·无名氏《广成子》第二折:“抵多少杜鹃声唤醒游仙梦,你听波说的他意痴痴意懒心慵。”

59、意气相许[yì qì xiāng xǔ]

【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处】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王荆公少以意气相许,故诗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

【示例】大丈夫意气相许,头颅可断,何况一妾!我主张已定,休得推阻。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六

60、意兴盎然[yì xìng àng rán]

【解释】意兴:兴致。盎然:指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

【出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示例】他们饮酒看花,征逐花草,及时行乐,意兴盎然。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副总统难产》

61、意马心猿[yì mǎ xīn yuán]

【解释】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示例】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

62、意乱心慌[yì luàn xīn huāng]

【解释】心中慌乱无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63、意领神会[yì lǐng shén huì]

【解释】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宋·袁甫《蒙斋集·明月亭记》:“予尝中夜以兴,整襟危坐,仰而顾,俯而思,意领神会,默与契合。”

【示例】她的双手有力地拖拽他的腰,他立即意领神会她的意图,忙翻起身又躺下去。 ——陈忠实《白鹿原》第十章

64、意气扬扬[yì qì yáng yáng]

【解释】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示例】他见别人惧怕,没奈何他,意气扬扬,自以为得计。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65、意想不到[yì xiǎng bù dào]

【解释】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然下顾,真是意想不到。”

【示例】我走进房间,看见意想不到的景象。 ——叶圣陶《小妹妹》

66、意惹情牵[yì rě qíng qiān]

【解释】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出处】明·高濂《玉簪记·促试》:“把泪偷弹,把泪偷弹,千种离情,两下难言,意惹情牵,肠断心剜。”

【示例】欹枕无眠,意惹情牵,旧愁流水逝,新恨海潮添。 ——《群音类选·清腔类·醉扶归》

67、意料之外[yì liào zhī wài]

【解释】没有想到的。

【出处】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天下事常常出于人意料之外。”

【示例】这事太突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68、意前笔启[yì qián bǐ qǐ]

【解释】意:构思。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69、意出望外[yì chū wàng wài]

【解释】出乎意料之外。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宝玉勾着贾母,原为要赞黛玉,不想反赞起宝钗来,倒也意出望外,便看着宝钗一笑。”

【示例】这事让我意出望外。

70、意度过人[yì dù guò rén]

【解释】意度:见识与度量。指人的见识与度量不同寻常,超过一般人。

【出处】汉·郭宪《洞冥记》卷二:“郭琼东郡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

71、意急心忙[yì jí xīn máng]

【解释】犹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明·无名氏《双林坐化》楔子:“不由我意急心忙出洞天,你道是地惨天昏沧海乾。”

【示例】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72、意懒心灰[yì lǎn xīn huī]

【解释】心、意:心思,意志;灰、懒:消沉,消极。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示例】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

73、意合情投[yì hé qíng tóu]

【解释】犹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

【示例】意合情投,惜相见之晚,相离之速。 ——清·秋瑾《致琴文书》

74、意思意思[yì sī yì sī]

【解释】略表心意。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示例】我派她给你意思意思。

75、意虑乖僻[yì lǜ guāi pì]

【解释】意虑:思考;乖僻:古怪。所想的事情非常古怪离奇。

【出处】《南史·何尚之传》:“竣时权倾朝野,偃不自安,遂发悸病,意虑乖僻。”

76、意在笔先[yì zài bǐ xiān]

【解释】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示例】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77、意慵心懒[yì yōng xīn lǎn]

【解释】慵、懒:怠倦,消沉。心情怠倦消沉。同“意懒心慵”。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相公,非弹不惯,只是你意慵心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