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区西北部舍利街道的历史沿革

浏览

舍利街道名称来历

因所在地原是大荒片,柳条通,常有各种小动物出没,特别以猞猁居多,所以称猞猁,后去掉“犭”旁改为舍利。

舍利街道政区沿革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阿勒楚喀都统衙门改制为阿城县,舍利街道所辖地域归红旗保甲所管辖。伪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年),在舍利地域内设嘎哈甲。伪满国康德六年(1939年)废除保甲制,实行街村制,改设嘎哈村、于店村。

1948年土地建政时,嘎哈村、于店村并为哈店区。

1950年哈店区改为第四区。

1956年合作化时期,并村撤区设乡,因其境内有一舍利屯,这里便命名为舍利乡。

1958年改称舍利人民公社

1960年将原舍利公社北部划归哈尔滨市,南部并入阿什河公社。

1961年从阿什河公社划出,恢复舍利公社。

1968年公社驻地由舍利屯迁至腰太平岭。

1984年撤社建乡时,改称舍利乡。2008年撤乡,原和平街龙涤、兴涤、松纺、兴纺四个社区划归舍利,设立舍利街道办事处。

舍利街道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新合、丰收、经建、凡荣、太平、舍利6个行政村,龙涤、兴涤、松纺、兴纺4个社区,46个自然屯, 91个居民小组。

舍利街道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3207人,12671户,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1万人,城镇化率37.2%。总人口中,男性2.19万人,占50.6%;女性2.13万人,占49.4%。多为汉族,人口4.16万人,占96.2%;还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0.23万人,占人口3.8%。2011年人口出生率8.75‰ ,人口死亡率3.56‰,人口自然增长5.1‰。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6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97千米,总幅员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411.5人/平方千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