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江干地方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时,初属越。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属吴,三十年复属越。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杭州地置钱唐县,江干地方属钱唐县。

东晋咸和三年(328),钱唐县治落址凤凰山东麓一带。此后,该地先后为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吴越国王城和南宋皇城所在地。

宋至清,境域分属钱塘、仁和2县。

南宋时,城内设厢坊,郭外设乡里。

清宣统二年(1910),设有钱塘县江干乡和仁和县江干乡、会堡乡。

民国时期,区以下先后实行街村制(村里制)、坊闾邻制和保甲制。

民国16年(1927)10月江干区建区,至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区建置屡有变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农村设乡(人民公社)、镇和行政村(大队),城区设街道和居民区。江干区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变动,1956年和1969~1975年,分别辖7个街道和5个街道,区域面积最小,约8平方公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