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武清县是华北平原上最古老的县份之一。早在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在这里生产、放牧。据考古学者发现,今白古屯乡小韩村西南一公里处,有新石器时期遗址,文化层0.8米厚,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战国时期,武清县有广袤千里的雍奴薮①,“有鱼、盐、枣、栗之饶”。当时雍奴薮属燕国管辖,燕人在今豆张庄乡青坨村西筑长城,绵延百里,至今有迹可寻。

秦汉初年(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始设泉州、雍奴二县。泉州县城遗址,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北500米处,今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雍奴县范围大体在今运河以东,渤海湾以北,香河、宝坻县以南的广大地区。雍奴县城在今后巷乡大宫城村东侧,在一次海浸中,人走城空,故名大空城。后人觉得不吉,改名大宫城。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撤掉泉州县,并入雍奴县。此时雍奴县城已迁到今泗村店镇旧县村,该村南尚有称“四方台子”的县城遗址。古人云: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雍奴县城在雍奴大泽之北,故称“雍阳”。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雍奴县更名武清县。

关于“武清”两字的由来,据《郡县释名》中解释:“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何谓“武功廓清”?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自唐开元初至天宝元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创建的盛唐时期。在此之前,武则天掌政,雍奴县及幽州(北京)广大地区,常受到塞北契丹族、奚族、突厥族等侵扰,连年战乱,百姓无安宁之日。27岁的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改革武则天时期的种种弊端,一面加强边塞的防御力量,用军事功绩去摧陷廓清,荡涤邪恶,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一面发展生产,疏浚运河,使中国南北经济大动脉畅通。江南的稻米、丝竹、茶糖及百物经运河于海上运到天津,再经潞河、蓟运河运抵幽州及边塞重镇。同时,塞北的耕牛、战马、皮革、药材,雍奴县盛产的鱼、盐、铁、枣、栗、缯布等也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长安和江淮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区汉民族与边塞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这一盛世长达40多年。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忆昔》诗中描写道:“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男耕女桑不相失”。意为官仓、民仓都很丰实,国泰民安,远行千里不带寸兵。

天宝元年,唐明皇彻底废除了全国十大边镇的都督府和大都督府,新设置了集军权、政权、财权于一身的节度使(为14年后的安史之乱种下了祸根)。是年,朝廷规划区域,把全国一百多个不稳定的县名重新命名,雍奴县更名武清县。

自此,武清县名一直沿用下来,直到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武清区。2000年,武清区辖17个镇、17个乡:杨村镇、崔黄口镇、河西务镇、王庆坨镇、城关镇、梅厂镇、大良镇、下伍旗镇、南蔡村镇、大孟庄镇、泗村店镇、东马圈镇、石各庄镇、汊沽港镇、大碱厂镇、黄花店镇、河北屯镇、徐官屯乡、东蒲洼乡、黄庄乡、豆张庄乡、聂庄子乡、上马台镇、曹子里乡、大黄堡乡、后巷乡、双树乡、北蔡村乡、大沙河乡、高村乡、白古屯乡、下朱庄乡、陈嘴镇、大王古庄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814752人,各乡镇街道人口(人):杨村镇92871、梅厂镇18204、大碱厂镇20108、崔黄口镇34658、大良镇26069、下伍旗镇25095、南蔡村镇24473、大孟庄镇22911、泗村店镇16728、河西务镇24982、城关镇26337、东马圈镇15074、黄花店镇23659、石各庄镇21410、王庆坨镇36270、汊沽港镇33913、徐官屯乡13415、东蒲洼乡24403、黄庄乡20839、豆张庄乡21644、聂庄子乡12968、上马台乡16381、曹子里乡22085、大黄堡乡17290、后巷乡19911、河北屯乡31388、双树乡15372、北蔡村乡17422、大沙河乡15701、高村乡17756、白古屯乡21304、大王古庄乡20899、陈咀乡29329、下朱庄乡11851、武清农场虚拟镇2032。

2001年底,武清区辖5个街道、19个镇、5个乡:杨村街道、徐官屯街道、下朱庄街道、黄庄街道、东蒲洼街道,大良镇、崔黄口镇、梅厂镇、南蔡村镇、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减厂镇、下伍旗镇、城关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东马圈镇、泗村店镇、大孟庄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嘴镇,白古屯乡、高村乡、豆张庄乡、曹子里乡、大黄堡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