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新安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实物为证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秦时置县推算,迄今也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和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华夏文化。相传黄帝、炎帝曾在这一带活动,因而人们又称新安为“表里山河”、“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帝之根”。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有著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墓志铭博物馆——千唐志斋,还有汉函谷关、王乔洞、洞真观等人文景观。“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就是写于新安,也许诗人不会想到,自己饱含酸楚的一笔竟成为今日繁华的映衬和烘托。

据史书记载:新安置县于秦时,取新治安宁之意。隋置谷州,因县境有谷山。

1936年复新安县名。故址在今渑池境内,属宏农郡,汉代因之,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改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大业初省东垣入新安,唐贞观间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复变。唐宋以来长期属河南府(或路),直至

。明永乐五年(1407)六月置,属谅山府,永乐十三年(1415)八月废,故治在今越南谅山省禄平县。

民国初,属河洛道,以后道撤,直属省辖。建国后属洛阳专区,现为洛阳市辖县。

2000年,新安县辖5个镇、8个乡。分别为城关镇、石寺镇、铁门镇、磁涧镇、五头镇;石井乡、仓头乡、北冶乡、曹村乡、正村乡、南李村乡、西沃乡、峪里乡。

2005年,新安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峪里乡,其行政区域划归石井乡管辖,石井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西沃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北冶乡管辖,北冶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庙头乡,其行政区域划归铁门镇管辖,铁门镇政府驻地不变。(河南省民政厅虽曾批准过新安县设立庙头乡,但实际上庙头乡并未正式成立。)

2009年,新安县的南李村乡和北冶乡撤乡设镇。

2010年,正村乡、仓头乡及石井乡撤乡设镇。

截至2012年3月28日,新安县辖10个镇、1个乡、2个产业区:城关镇、石寺镇、铁门镇、磁涧镇、五头镇、南李村镇、北冶镇、石井镇、仓头镇、正村镇;曹村乡;洛新产业集聚区、万基产业集聚区。

先民们刀耕火种的顽强,黄帝铸鼎祭天的虔诚,老子骑青牛入关的超然,杨仆移取函关的豪壮,杜甫忧国忧民的长叹,化鲤讲学的谦谦风范,张钫、康有为蛰庐煮酒品茗、纵论天下的朗朗风神,更有陈谢兵团冰桥飞渡、决荡中原的雄师劲旅;黄帝密都青要山,道教圣地荆紫山、烂柯山、扼要踞险的汉函谷关、石刻唐书千唐志斋……天地悠悠,风云激荡,沐紫气、披秦月、抚汉垛、谒北魏石窟、品唐风宋韵……在新安大地上,掬一捧水,就能聆听到一段动人的故事;抓一把黄土,就能感触到历史脉搏的律动。新安窑,属钧窑系,烧瓷时间历经宋金元三代,所烧器皿有盘、碗、炉、瓶、罐等,以盘、碗占绝大多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