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湖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彭湖县

彭湖县历史古迹

澎湖县旧称平湖、澎瀛、澎海、西瀛、岛夷和菊岛,于16世纪被欧洲人称为渔翁岛,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澎湖于宋代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元朝设立巡检司,荷兰人于西元1622年明朝时期佔领澎湖,最后明朝以荷兰舰队退出澎湖群岛为条件承认荷兰的台湾岛主权重新获得澎湖;清代先后设置了巡检司、通判,日本统治时期设澎湖岛厅,1897年改称澎湖厅;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设立了澎湖县,并将县治设于马公镇,至1981年马公镇改制为县辖市。

彭湖县

彭湖县

澎湖的九十七个村里中,广佈大小寺庙165余座,澎湖宗教活动极为频繁;聚落中随处可见用以镇邪除煞的五营、山海镇、石敢当等避邪之物澎湖的人文资产在生态、文化与历史交互影响下形成独具特色的面貌。例如,天后宫、武圣庙、城隍庙、观音亭、保安宫等年代久远之寺庙;又如水仙宫、铜山宫、提标馆等清朝商人团体之会馆,更是具历史保存价值的重要据点。

根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早在五千年前到四千年前左右,澎湖本岛和其他小岛上,至少存在“粗绳纹陶文化”、“细绳纹陶文化”、“素面红灰陶文化”等几个文化,证实文化遗产之渊源,同时也说明澎湖与台湾西南海岸所发现的史前文化有密切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