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南坊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沂老城区城市功能日益混杂,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空间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市政基础设施滞后,城市质量和城市品牌无法得到提升。

2004年9月30日,《南坊片区分区规划》和《临沂市政服务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情况的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获得一致好评。

现状

矛盾提前8年凸显

进入新世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大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相当一部分城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远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跳出老城建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而其中绝大部分城市是通过市政服务中心的搬迁来拉动新区建设的。

我市城市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市1996年编制完成的《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确定,到2010年城市人口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城市结构为“三区一片”(兰山城区、罗庄城区、河东城区和南坊片区)。但至2002年底,市区常住人口突破100万人(含暂住流动人口3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08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提前8年实现。

虽然总体规划确定了南坊片作为市级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但由于在城市空间发展和建设时序上未能将该片区确定为城市的重点发展地区和近期建设重点,致使南坊片区迟迟未能大规模启动建设。我市中心城区的建设主要在兰山城区的祊河以南进行“摊大饼式”的扩张和以旧城改造方式进行局部改造,形成了兰山老城区内各种功能不断叠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道路交通资源供给不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滞后的现状。中心城区过重的人口、交通、环境压力,使一系列城市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出来。

南坊片区

疏解老城城市功能

位于兰山城区的临沂批发城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第3大批发市场,加之市直机关和兰山区级机关同处一城,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的活跃,兰山城区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功能和形象因此无法得到更高提升,老城区急需疏解。

规划建设南坊片区和市政服务中心,是优化老城用地结构,降低旧城改造成本,疏解提升老城的迫切需要。在南坊规划建设新的市政服务中心,形成集行政办公、文教科研、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的新区,将老城区过多的人口及交通压力分流,增加老城区的市政、绿化、环卫等配套设施用地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优化用地结构,降低旧城改造的成本,既有利于对老城的保护和利用,又有利于加快旧城的改建,使老城区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老城区

主打文化知名度

我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现有的市政服务区坐落在金雀山路以北,沂州路以西,沂蒙路以东的区域内,用地面积约26公顷。

1989年建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后,该区域内居住、办公、商业、文保等多种功能混杂,相互干扰严重,十分不利于对银雀山汉墓竹简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从更大范围看,也不利于对兰山老城区内的其他文物古迹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规划建设南坊片区和市政服务中心,是保护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需要。专家们认为,从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出发,尽快规划建设新的市政服务中心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规划专家建议,搬迁市政服务中心,利用原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可对汉墓竹简博物馆及周边地区进行改造,围绕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扩建博物馆,建设展览馆、研究院、纪念公园等,做好历史文化文章,借助《孙子兵法》这一世界级的历史文化瑰宝,提高临沂的国际知名度和文化竞争力,扩大临沂的对外开放度。

利用自然生态元素

南坊片区职能明确

南坊片区分区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片区职能为市级市政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副中心、高教科研区、滨水休闲度假区所在地,中、高档住宅区。发展规模为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24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7.7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30万到3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0至36平方公里。

将城市级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置于南坊片区东侧、青年路以南,以便使水岸、绿地等公共资源为更多公众享用;将南坊片区南部的绿色三角洲地区定位为兼具行政、文化、商业、商住等功能的临沂市市政服务中心。经四路东侧主要为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及商业功能,面向水岸绿地布局开敞,尽享美景,同时形成坐北朝南、开阔庄重的气势与空间氛围。另外,在通达路与经一路交会的桥头堡地区建设大超市型生活资料零售、批发中心,与其北侧东西向商业街呼应,与城市级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形成有机整体。南坊片区蒙山大道西侧为产业用地,东侧为居住用地。青年路以北为低密度开发的发展备用地。

南坊片区在总规划方面,充分考虑南坊片区所处的特殊区位:三面邻水。从城市发展形态、功能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层面进行剖析,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元素,发挥地缘优势,将其作为未来临沂市展示社会经济成就与时代风貌的重要空间舞台。

南坊片区总体功能结构为“一带、一心、两轴、组团发展”。“一带”即沿祊河、柳青河的滨河休闲风光带,与兰山主城区在景观上形成呼应。“一心”即为南坊片区南部的临沂市市政服务中心及城市公园。“两轴”为沿纬一路、纬二路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两条城市商业金融功能轴线。“组团发展”即除上述中心区外,居住用地和产业用地主要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方式,各组团自成体系,既满足了服务半径的需要,又保证了分期开发建设的相对完整性。

方向:北上东进

近年来,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及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城市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

由于1996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指标被突破,尽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科学谋划城市发展,市规划局委托清华大学组织开展了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旨在对我市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做出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为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由两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吴良镛,两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周干峙担任顾问并悉心指导的《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提出了临沂中心城区“一河五片、北上东进、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和用地发展方向,提升了南坊片区作为市级市政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体育中心的职能定位,扩大了建设用地规模,把南坊片作为临沂中心城市“一河五片”结构布局中一个处于高端的重要片区。

为什么选择南坊?

南坊片区位于临沂市区正北部,祊河与沂河交汇口的北侧。片区内用地平整,祊河、沂河、柳青河三河环绕,环境宜人。南坊片区内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较少,主要集中在青年路以南、沂蒙路以东、柳青河以西地区。现状用地以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道路系统主要形成了南北向以沂蒙路、通达路为主,东西向以青年路、镇中路、商业路、327国道为主的道路骨架。

南坊片区具有以下建设发展条件:首先是区位条件。南坊片区位于城市上风上水位置,北上联系北部沂南、沂水、蒙阴3县,南下与老城中心隔河相望,衔接紧密。其次是交通条件。片区内有205国道、327国道等主干道,并已建成沂蒙路、通达路、327国道跨河的3座桥梁,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捷。第三是环境条件。片区内绿化覆盖率较高,自然植被条件优越,并有沂河、祊河、柳青河3条河流穿过,具有北方城市中少有的滨水景观资源。第四是后发优势。南坊片区现状建设控制较好,有条件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优势:后来居上

在进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同时,市规划局又先后邀请国内30多位著名规划专家,多批次来临沂就发展方向、新区建设、城市特色塑造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搬迁市政服务中心,启动和加快南坊片区建设,对于保护老城历史街区和文化遗存,疏解提升老城,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和《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市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南坊片区分区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充实了南坊片区的规模和职能,并确定了市政服务中心的规划选址。

南坊片区的规划建设,虽然启动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市规划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市政服务中心详细规划方案面向国内外进行公开招标,征集了国内外4家中标规划设计单位提报的14套设计方案,经专家充分论证和优选方案后,又委托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整合和创新,编制完成了《南坊片区分区规划》和《临沂市政服务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

结构独具特色

市政服务中心规划区的总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两轴线,两广场,三片区。”

具体地说,“一中心”是指位于规划区南北向景观主轴线上的市政综合服务大楼建筑群,以市政综合服务大楼作为空间主轴端点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景观核心:“两轴线”是指由城市公园人工山体-市政综合服务大楼-内环路,经市政广场、市民广场、中心湖水面依次展开的空间序列主轴,及由东北至西南穿越中心湖水面以水体、绿化为主的开敞空间次轴。主轴是临沂市未来最重要的一条景观和功能轴线,一直延伸到三水交汇的绿色三角洲地区,虚轴是规划区主要的生态景观轴线;“两广场”即沿南北向城市景观主轴线依次布置的市政广场和市民广场;“三片区”即在功能分区上,将规划区大体分为3个风貌特色区,即行政办公区、文化娱乐区及中心湖休闲活动区,此外,还有规划区外围西侧兼有居住、商业、公建配套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区,分别展示、强调不同功能内涵及景观特色。

在功能布局上,公共活动性强的文化娱乐功能区靠近南侧外围生态公园与河流水体;市属行政办公区主要集中于规划用地西北侧,中心湖休闲活动区采用自然的绿地与水景处理方式,与沂河、祊河、柳青河绿色生态景观内外呼应、有机结合,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等活动的需要,是整个市政服务中心活力的源泉;综合服区位于规划区外围西侧,以居住、商业、公建配套等功能为主。

打造绿洲“水城”

市政服务中心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城市为设计理念,体现景观、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坚持务实规划的原则,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与应变性;将规划区建设成为兼具现代性、高档性、艺术性与超前性的城市形象展示窗口;运用弹性规划和灵活性概念,注重超前性与持久性的同时,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其设计原则重视对原生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和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重视人性环境的塑造,突出“以人为本”;强调步行系统的连贯、安全及舒适,展示序列的空间景观和环境面貌。

市政服务中心总体布局充分结合周边的自然原生环境、现状特点及上层次规划要求,对空间进行宏观布局。构建反映临沂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市政服务中心城市空间,对规划区整体空间的轮廓、疏密、风格、建筑高度、公共活动、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与控制,突出山、水、绿、城的有机共生。

规划充分利用临沂独特的水网,切割出河咀及水中绿洲的“水城”特色,对滨河岸线进行改造,建设滨河生态公园。在规划区核心形成汇聚水面,使内外水网汇聚连通,同时在市政服务中心形成生态绿核,通过营造4条放射状公园绿地与外部生态空间贯通,形成绿色生态走廊;在沂蒙路祊河桥与中心湖绿核之间形成绿色景观廊道,使中心湖生态绿与沂河、祊河、柳青河绿色生态景观融为一体,市政服务中心如同镶嵌在滨河生态公园的绿洲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