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滨海新区建制沿革

大港在战国初隶属齐,秦属巨鹿郡柳县,汉时属渤海郡章武县,唐属沧州乾符县,直到公元966年宋乾德四年乾符县并入沧州清池县后又分属沧清二州。

民国

时期相继属河北省和黄骅、静海、天津三县。

1953年5月撤天津县后属南郊、静海、黄骅。

1963年2月建北大港区,1979年11月成立大港区,属天津市。2009年11月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汉沽从汉代置灶煮盐开始,曾隶属渔阳郡雍奴县,1961年6月与宁河县分置。

1962年8月复归天津市,撤市设区。2009年11月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塘沽地跨海河两岸,历史上一直划河分治。北宋末期,南岸地区属宋河北路沧州清池县;北岸地区属辽南京道析津府武清县。金代,隶属关系初沿宋制。

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南北岸地区分属河北省天津县与河北省宁河县。

1949年1月17日塘沽地区解放,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南北岸地区合治,置区建制,初称塘大区,1952年改名塘沽区,直辖于天津市。2009年11月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即撤销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塘沽、汉沽、大港区现行建制,设立滨海新区行政区,辖区包括原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全境。

2010年,根据滨海新区街道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原解放路街道和三槐路街道,成立于家堡街道;新设立新北街道、泰达街道。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销滨海新区下辖的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管委会,由滨海新区直管街镇;根据市政府关于滨海新区整合部分功能区的决

定和市民政局关于滨海新区调整部分街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津民复[2013]19号),滨海新区将27个街镇调整为19个,12个功能区整合成7个。

滨海新区规划沿革

1984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在天津东部沿海的盐碱荒滩上建立。

1986年8月21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天津市市长李瑞环陪同下视察天津开发区,并亲笔题写“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同时,邓小平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这是滨海新区最初的轮廓。

199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区(包括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天津港保税区)为中心,向汉沽城区、大港城区和海河下游工业区辐射,形成“一心三点”组合型城市布局结构。

2005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规划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运用了轴带发展空间理念,提出以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发展主轴,以东部滨海城市发展带,以滨海新区核心区、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三大城区,简称为“一轴、一带、三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进行产业功能分区,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和带结构中中建设三个生态城区,通过产业集聚,规划建设七个产业功能区,简称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的功能分区结构。

2009年,根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滨海新区在符合天津市“双城双港”的空间发展战略的同时,自身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一核”指滨海新区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泰达MSD以及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双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九区支撑”是指通过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等九大产业功能区,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如今,这一发展战略正在通过“十大战役”加速实施。

2008年8月9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国土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天津国土资源工作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并在天津调研。

2009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总投资超过1.5万亿元,加快推进南港工业区、于家堡、响螺湾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等十大工程。

截止到2010年初,南港区域的分区规划、总体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正式获批;填海造陆的工程正在不间断进行,已累计完成围海28公里,造陆近25平方公里。临港工业区已完成造陆

55平方公里,天碱等部分项目投入运行,和谐号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中船重工、北车集团、中国建材、中核集团、华锐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临港铁路竣工,1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启动。

2011年6月28日下午,天津与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签署“十二五”时期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国家开发银行与天津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新的融资合作,这标志着天津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012年4月1日下午,中国国际商会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共同签署《中国国际商会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备忘录》的签字仪式在天津大礼堂举行。

2013年9月15日,天津滨海新区与台湾新竹市签订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全面推动两地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做到优势互补、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