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九龙县

九龙县

藏语称“吉日宗”,并有奇卜龙、结署绒之称。含义为“八角”。据载,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西藏喇嘛来康区传教,在今汤古乡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称“吉日宗”。

“九龙”称谓,系设置九龙设治局时,所划辖地包括:菩萨龙、三安龙、麦地龙、墨地龙、三盖龙、八阿龙、迷窝龙、洪坝龙、湾坝龙等9个村寨,均含“龙”字音而得名。

据最早记载,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孟获借“三箭”之地,用计将南方少数民族从雅安赶到沪水(今大渡河)以西,并在打箭炉(今康定)铸箭盟誓,那时,九龙就有了牧民居住。

后来直到清朝初期,才正式将九龙定县,仍由本地土司自治管理。

乾隆年间,取消县制,归属康定县

民国十五年(1926),复置九龙县,属西康政务委员会辖。

解放后,隶属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西康省撤消,并入四川省,改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