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伊谷地的罗马式教堂建筑

浏览

博伊谷地的罗马式教堂建筑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比利牛斯山区,是罗马式教堂分布最集中的村落,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博伊谷地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比利牛斯山区,周围被陡峭的群山环抱。山谷中的每一个乡村都有一个罗马式教堂,在乡村周围则是按照一定形式构成的封闭区域。在谷底的山坡上有着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放牧场。

博伊谷地的罗马式教堂建筑位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比利牛斯山区 罗马式教堂分布最集中的村落

博伊山谷的加泰罗尼亚罗马式教堂群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西部耶达省的比利牛斯山区。在这个加泰罗尼亚人居住的山谷中,散落着博伊、陶尔、巴鲁艾拉、坎德特等8个小山村。每个山村都有至少一座罗马式教堂,它们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

这些罗马式教堂是融合罗马建筑、拜占庭建筑和早期基督教建筑风格和技术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成熟于11世纪中叶,盛行到12世纪末,以厚重坚实的墙壁、高大巍峨的塔楼和半圆形拱穹结构的广泛使用为主要特点。

在这个加泰罗尼亚人居住的山谷中,散落着博伊、陶尔、巴鲁艾拉、坎德特等8个小山村 代表作:陶尔村圣克莱门特教堂和圣玛利亚教堂

陶尔村的圣克莱门特教堂由罗达主教于1123年12月10日主持落成祝圣典礼。教堂被圆柱形廊柱分为三个殿,并建有三个半圆形穹顶。教堂旁矗立着六层高的钟楼,与教堂主体建筑浑然一体。主入口位于南侧。教堂内有许多壁画,出自一位被称为“陶尔大师”的不知名画家之手。该教堂的“普世救主”画像,现保存于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被认为是加泰罗尼亚罗马时期最好的艺术作品之一。

陶尔村的圣玛利亚教堂同样落成于1123年,18世纪曾作为陶尔分教区的市政厅。建筑与圣克莱门特教堂极为相似,由三个殿构成教堂主体建筑。该教堂的“怀抱圣婴的圣母”壁画也被保存于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

山谷中的每一个乡村都有一个罗马式教堂 延伸阅读:罗马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罗马式教堂以厚重坚实的墙壁、高大巍峨的塔楼和半圆形拱穹结构的广泛使用为主要特点

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

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