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螺旋霉素废水处理技术

浏览

    乙酰螺旋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阴性菌。抗生素工业废水是一类含生物毒性物质和难降解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国内300多家企业生产占世界产量20%~30%的70多个品种的抗生素,废水排放量大,水体污染严重。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处理技术不,多且不够成熟,已建成的以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为主的工程,投资和处理成本高,废水实际处理率低。欧美日等国从40年代生产青霉素时就已经开始处理其废水,因受当时处理技术的限制,至70年代几乎全部采用好氧处理技术,而从70年代开始,他们将这类原料药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原因之一就是废水处理问题。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抗生素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厌氧消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有机物的厌氧消化一般经历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等三类细菌群的接替转化。在工程应用中可以把厌氧消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酸性发酵阶段,有机物在水解产酸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及其它产物;第二阶段是甲烷化发酵阶段,脂肪酸在产甲烷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CH4 和CO2 等产物 。70 年代初GhoshS 等提出两相厌氧发酵的概念,就是把厌氧消化两个阶段的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内进行,将这两个反应器串联起来形成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能够提高厌氧系统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抗生素废水中含有毒性物质和难降解物质等大分子有机物,这些废水采用单相厌氧反应器处理时,将对产甲烷菌产生抑制作用或毒性作用,从而使厌氧处理过程不能进行。而在两相厌氧工艺中,废水进入产酸反应器后,多种水解产酸细菌能够把毒性物质和难降解物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和有机酸,使毒性减弱或者消失,提高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产甲烷化反应创造有利条件。。

    华中医药集团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乙酰螺旋霉素,年产量为450 吨,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天产生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2500 吨。本课题组结合企业存在的抗生素废水处理的实际问题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开发抗生素废水两相厌氧处理工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小试研究和中试研究,成功地进行了生产性应用。本文为两相厌氧处理乙酰螺旋霉素的生产性应用情况。

详情请下载附件:乙酰螺旋霉素废水处理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