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之玷

白圭之玷,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圭之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ái guī zhī diàn
成语注音
ㄅㄞˊ ㄍㄨㄟ ㄓㄧ ㄉㄧㄢˋ
成语正音
玷,不能读作『zhān』。
成语简拼
BGZD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白珪之玷
成语辨形
圭,不能写作『佳』。
成语英文
flaw in jad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形容美好的人或事存在小毛病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反义词

十全十美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白圭之玷”几个大字。

(2)朦朦不会写成语“白圭之玷”的最后一个字。

(3)铭铭写不出成语“白圭之玷”的拼音。

(4)似老师给莯蓉和宇梵讲解了“白圭之玷”的典故。

(5)自民学校的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白圭之玷”。

(6)他的行为也不过是白圭之玷,可以原谅。

(7)他的这点错误不过是白圭之玷,可以原谅。

(8)这种行为对于他只不过是白圭之玷,可以原谅。

(9)他们是得道高士,而一旦走入红尘,却难免白圭之玷。

(10)去华容县第四中学的时候,洛纤大哥哥给偌晗和雯翔讲了『白圭之玷』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分字解释

白:bái 1、<名>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2、<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3、<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白。』《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5、<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各。』6、<动>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7、<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8、<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白衣] 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白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白,戒君勿言也。』

圭:guī 1、<名>用作凭信的玉,形状上圆(或上尖)下方。《汉书·扬雄传》:『析人之圭。』[又] 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2、<名>测日影的器具。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3、<量>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4、<量>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5、<形>鲜明;洁净。韩愈《祭湘君夫人》:『丹青之饰,暗昧不圭。』[圭窦] 凿壁而成的圭形小门。泛指穷苦人家的门户。[圭角] 圭的棱角,比喻锋芒。[圭臬] (1)测日影定方位的仪器。(2)比喻典范、准则。[圭勺] 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玷:diàn 1、<名>白玉上的斑点。《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引] 缺点;过失。《金史·世宗纪中》:『夫朝廷之政,太宽则人不知惧,太猛则小玷亦将不免于罪。』2、<动>弄脏。王充《论衡·累害》:『以玷污言之,清受尘而白取垢。』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三》:『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名字列在被推荐的贤人中,玷污了那些贤人。这是客气话。)

白:《午集中》《白字部》《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正韵》薄陌切,□音帛。《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也。《释名》启也。如水启时色也。《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绘之事,西方谓之白。《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坟。又《礼·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韵》素也。洁也。《易·贲卦》白贲无咎。〈注〉其质素,不劳文饰也。又《说卦》巽为白。〈疏〉风吹去尘,故洁白也。又明也。《礼·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注〉白道,谓明道也。《前汉·谷永传》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汉·萧望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给官府趋走者。《前汉·两龚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犹白身。《管子·乘马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又白丁。《北史·李敏传》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书·食货志》庄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又白着。《唐书·刘晏传》税外横取谓之白着。《春明退朝录》世人谓酒酣为白着。言刻薄之后人必颠沛,酩酊如饮者之着也。又《礼·玉藻》君衣狐白裘。《□注》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又《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又《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又《前汉·□法志》罪人为白粲。〈注〉坐择米使正白,三岁□也。又《古今注》白笔,古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又《字学渊源》飞白书,蔡邕见施垩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又旗名。《礼·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罚爵名。《说苑》魏文侯与大夫饮,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礼·内则》酒清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又马名。《诗·秦风》有马白颠。〈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又猛兽名。《汲冢周书》义渠以兹白。〈注〉兹白,一名驳,能食虎豹。又虫名。《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也。又《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又草名。《前汉·西域传》邺善国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农谚》要宜麦,见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为一白。《传灯录》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又山名。《后汉·耿恭传》窦固前击白山,功冠三军。〈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又水名。《桑钦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又州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国。见《山海经》。又白狄,狄别名。见《春秋·成九年》。又戎类有六,一曰老白。见《风俗通》。又姓。黄帝后。《左传》秦大夫白乙丙。又复姓。《史记·秦本纪》白冥氏,秦族。《潜夫论》吉白氏,莘姓后。又白杨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内贞复曰白。又《玉篇》告语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禀白。同辈述事□义亦曰白。《前汉·高帝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后汉·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书·宦者传》宣宗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按《说文》入声有白部,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是告语之白读自,西方之白读帛,音义各别。许氏分为二部。《玉篇》合而为一,今从之。又《集韵》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与伯同。长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薮》有白鸾氏。〈注〉即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诗·小雅》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又叶房密切,音弼。《苏轼·寒食雨诗》暗中偸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古文自。疾二切。考证:(《礼·明堂位》殷之太白。)谨照原文太白改大白。

圭:《丑集中》《土字部》(古文)珪《唐韵》古携切《集韵》《韵会》涓畦切,□音闺。《说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诸侯,故从重土。《书·禹贡》禹锡□圭。《诗·大雅》锡尔介圭。《周礼·春官·典瑞》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又《周礼·春官》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注〉土,犹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又量名。《前汉·律正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注〉六十四黍为圭,《后汉·与服志》:又凡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为一文,文采淳为一圭。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为度。见《本草纲目·序例》。又与闺同。《礼·儒行》荜门圭窬。考证:(〈注〉六十四黍为圭,四圭曰撮。又凡合单纷为一糸,四糸为一扶。)谨照后汉书原文纷改纺。糸改系。省上文四圭曰撮句。改后汉与服志。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玷:《午集上》《玉字部》《集韵》《韵会》《正韵》□都念切,音坫。《集韵》玉病。《增韵》缺也。《诗·大雅》白圭之玷。〈传〉玷,缺也。《前汉·韦□成传》□成复作诗,自着复玷缺之囏难。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多忝切,音点。义同。又《集韵》丁兼切,音□。与敁同。敁挅,以手称物。《玉篇》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