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牛毛

蚕丝牛毛,比喻多而细密。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苟于孝道有阙,则虽分析经义如蚕丝牛毛,徒召辱耳。』

蚕丝牛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án sī niú máo
成语简拼
CSNM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蠶絲牛毛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多而细密。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细密的事物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钞老师给彦丽和双畅讲述了“蚕丝牛毛”的成语典故。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蚕丝牛毛”几个大字。

(3)析木高中的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蚕丝牛毛”。

(4)小畅不会写成语“蚕丝牛毛”的最后一个字。

(5)小畅写不出成语“蚕丝牛毛”,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苟于孝道有阙,则虽分析经义如蚕丝牛毛,徒召辱耳。』

分字解释

蚕丝

蚕丝:[cánsī] 家蚕为结茧而吐的丝,可用来纺织绸缎。

牛毛

牛毛:[niúmáo] 牛身上的毛。形容细而稠密。牛毛细雨。

蚕:cán家蚕、柞蚕等的统称,通常专指家蚕。

丝:sī 1、<名>蚕丝。《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2、<名>丝织品。《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3、<名>像丝的西。《黄生借书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4、<名>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即弦乐。《琵琶行》:『终岁不闻丝竹声。』5、<量>旧时的长度和重量的微小单位,为千分之一分。如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牛:niú(1)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几种。(2)比喻固执或骄傲:牛气;牛脾气。(3)二十八宿之一。(4)姓。

毛:máo 1、<名>动植物表皮所生的丝状物。《柳毅传》:『恨无毛羽,不能奋飞。』2、<名>头发;胡须。《子鱼论战》:『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3、<名>草木。《愚公移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名>五谷;庄稼。《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成语有『不毛之地。』

蚕:《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集韵》《正韵》□他典切,音腆。《尔雅·释虫》螼蚓,蜸蚕。〈注〉即□蟺,江东呼寒蚓。《篇海》俗用为蚕字,非。(蚕)《唐韵》昨含切《集韵》《韵会》《正韵》徂含切,□音□。丝虫也。《说文》任丝也。《诗·豳风》蚕月条桑。《书·禹贡》桑土既蚕。《淮南子·天文训》蚕珥丝而商弦绝。《博物志》蚕三化,先孕而后交,不交者亦产子。《尔雅翼》蚕之状,喙呥呥类马,色斑斑似虎。初拂谓之蚝,以毛扫之,蚕尚小,不欲见露气。桑叶着怀中令暖,然后切之得气,则衆[音zhòng]恶除也。《酉阳亲俎》食而不饮者蚕。又原蚕。《埤雅》再蚕谓之原蚕,一名魏蚕,今以晚叶养之。又红蚕。蚕足於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蚕已老,则红,故谓之红蚕。又野蚕。《后汉·光武纪》野蚕成茧,被于山阜。又华蚕。《述异记》园客种五色香草,啖华蚕,得茧一百二十枚,大如瓮。又《本草》石蚕,一名沙蝨,乃东涧水中细虫。又雪蚕,生阴山及峨嵋山,北人谓之雪蛆。又金蚕,屈如指环,食故绯帛锦,如蚕之食叶也。又蚕室。《晋书·礼志》皇后亲乗[音chéng]车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又蚕神。《尔雅翼》今蚕神曰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又人名。《成都记》蚕丛氏,蜀君也。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蜀郡蚕陵。《国名记》彭之遵县有蚕厓。又蚕茧,草名。《本草》治肿胀。

丝:《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息兹切《集韵》《韵会》新兹切,□音思。《说文》蚕所吐也。《急就篇注》抽引精茧出绪曰丝。《书·禹贡》厥贡漆丝。《诗·召南》素丝五紽。《周礼·天官·大宰》□妇化治丝枲。又《典丝》掌丝入而辨其物。《左传·隐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又《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丝,琴瑟也。又《礼·缁衣》王言如丝。〈疏〉微细如丝。《五经文字》丝作□,伪。《韵会》俗作〈糹系〉,误。○按《说文》丝自为部,今倂入。

牛:《巳集下》《牛字部》《唐韵》语求切《集韵》鱼尤切《韵会》疑尤切,□□平声。《说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注〉徐锴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黄帝服牛乗[音chéng]马。《易·无妄》或系之牛。又《说卦》坤为子母牛。《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毕送寒气也。又树化牛。《玄中记》千年树精,化为青牛。始皇伐大树,有青牛跃出入水。又官名。《周礼·地官》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又牵牛,宿名。《尔雅·释天》星纪,斗牵牛也。〈注〉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故谓之星纪。又天牛,虫名。一曰天水牛。《尔雅·释虫》蠰啮桑注似天牛。又紫金牛,药名。见《本草纲目》。又姓。《广韵》微子裔,司□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风俗通》汉有牛崇。又人名。《史记·虞舜纪》瞽瞍父曰桥牛。又叶音疑。《诗·小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叶下哉。哉读将黎反。考证:(天牛,虫名。《尔雅·释虫壤啮桑注》似天牛。)谨照原文壤改蠰。(又叶音奚。《诗·小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叶下哉。哉读将黎反。)谨按牛与奚不同母,牛字不得叶音奚。谨照字母叶音奚改叶音疑。

毛:《辰集下》《毛字部》《唐韵》莫袍切《集韵》《韵会》谟袍切,□音旄。《说文》眉发之属,及兽毛也。《释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别形貌,自覆冒也。《诗·小雅》不属于毛。〈注〉毛者,体骨之余气末属也。《周礼·秋官》《司仪》王燕,则诸侯毛。《郑注》谓以须发坐也。《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注〉颠,顶也。毛,发也。次列顶发之白黑,使长幼有等。又发班白曰二毛。《礼·檀弓》古之征伐者,不获二毛。又兽为毛虫。《周礼·地官》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注〉毛物,貂、狐、貒、貉之属,缛毛者也。《礼·月令》孟秋之月,其虫毛。又《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正义曰》羽,鸟也。毛,兽也。又牺牲纯色曰毛。《史记·三王世家》鲁有白牡、騂刚之牲,羣公不毛。〈注〉何休曰:不毛,不纯毛也。又草也。《左传·隐三年》□溪沼沚之毛。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又桑麻五谷之属皆曰毛。《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注〉郑司农云:谓不种桑麻也。《公羊传·宣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注〉不毛者,硗确不生五谷。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为辅,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又去毛曰毛。《诗·鲁颂》毛炰胾羹。〈注〉毛炰,烂去其毛而炰之。又柔毛,羊也。《礼·曲礼》羊曰柔毛。又莎草曰地毛。见《广雅》。又扻毛,盐草也。见《雷斆·炮炙序》。又《高丽方言》谓苎曰毛,苎布曰毛施背,见《鸡林类事》。又闽南人谓毛曰膜。见《井观琐言》。又梵言钦跋罗,此云毛。顩钵罗,《西域记》云织细羊毛。褐赖缡,《西域记》云织野兽毛。又国名。又姓。《左传·僖二十四年》鲁卫毛耼,文之昭也。《广韵》周武王弟毛公,后以为氏。本居钜鹿,避雠荥阳。汉毛亨治〈诗〉,作训诂传以授从子苌,时称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又竹名。《顾恺之·竹谱》南岭有毛竹。《刘美之·续竹谱》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隐诗》武夷洞里毛生竹。又与髦通。《仪礼·士丧礼》马不齐髦。〈注〉今文髦为毛。亦作□。《周礼·天官·司裘注》中秋鸟兽□毨。亦作旄。《史记·夏本纪》羽旄齿革。又《集韵》莫报切,音帽。择也。郑康成说或从手作□。通作芼。又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太子贤曰:案《衍集》作无,今俗语犹然者,岂古语亦通乎。当读如模。《集韵》又作□。考证:(《史记·夏本纪》羽□齿革。)谨照原文□改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