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扑火

灯蛾扑火,比喻自己找死。《梁书·倒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灯蛾扑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é é pū huǒ
成语注音
ㄉㄥ ㄜˊ ㄆㄨ ㄏㄨㄛˇ
成语简拼
DEPH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燈蛾撲火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自己找死。

成语用法

作宾语;比喻自己找死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自投罗网、飞蛾赴火

成语接龙

1、灯蛾扑火→火急火燎→燎若观火→火伞高张→张敞画眉→眉头眼尾→尾生之信→信口开呵→呵壁问天→天悬地隔→隔皮断货→货贿公行→行同狗彘→彘肩斗酒→酒有别肠→肠肥脑满→满座风生→生不遇时→时移世异→异涂同归→归根到底→底死谩生→生不逢时→时来运转→转愁为喜→喜新厌故→故剑情深→深文周纳→纳污藏疾→疾风暴雨→雨过天青→青山不老→老莱娱亲→亲如骨肉→肉眼愚眉→眉眼如画→画蚓涂鸦→鸦雀无闻→闻过则喜→喜出望外→外合里差→差三错四→四通五达→达权通变→变俗易教→教学相长→长此以往→往返徒劳→劳民动众→众议成林→林下高风→风驰电卷→卷旗息鼓→鼓唇咋舌→舌敝唇焦→焦金流石→石火风烛→烛照数计→计无复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错→错落有致→致远任重→重见天日→日行千里→里出外进→进贤兴功→功高震主→主文谲谏→谏争如流→流水行云→云淡风轻→轻手软脚→脚心朝天→天年不齐→齐人攫金→金城石室→室如县罄→罄笔难书→书空咄咄

2、灯蛾扑火→火耕水种→种学织文→文身剪发→发秃齿豁→豁达大度→度长絜大→大含细入→入主出奴→奴颜媚骨→骨软筋麻→麻痹不仁→仁民爱物→物以类聚→聚少成多→多嘴献浅→浅斟低唱→唱筹量沙→沙鸥翔集→集矢之的→的一确二→二心两意→意气相投→投石下井→井然有条

3、灯蛾扑火→火耕水种→种学织文→文武双全→全神关注→注玄尚白→白首相庄→庄周梦蝶→蝶化庄生→生拖死拽→拽象拖犀→犀顶龟文→文行出处→处安思危→危言耸听→听风听水→水洩不通→通衢广陌→陌路相逢→逢君之恶→恶湿居下→下笔有神→神兵天将→将相之器→器宇轩昂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七回

成语造句

(1)成语「灯蛾扑火」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非儿不会写成语“灯蛾扑火”的最后一个字。

(3)果果写不出成语“灯蛾扑火”的拼音。

(4)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灯蛾扑火”几个大字。

(5)龙归镇龙归二中的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灯蛾扑火”。

(6)瑞航叔叔给美珠和梓蓝讲解了“灯蛾扑火”的历史故事。

(7)因为,那和灯蛾扑火没有什么区别。

(8)就像灯蛾扑火一样,他一次又一次地重投大利拉的怀抱。

(9)正是:粉蝶贪花,撞着蛛丝殒命;灯蛾扑火,惹来红焰烧身。

(10)王爷,你的心越来越软了,灯蛾扑火,得偿所愿,你又何必管它呢?

(11)那些地狱鬼兵数量的确是恐怖,更可怕的是他们根本不怕死,前仆后继的做着灯蛾扑火之举。

(12)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七回。

(13)胡雪岩看中芙蓉,也就是倾心于她的翦水双瞳,柳腰一捻,此刻虽然矜持庄重,而那风流体态,依然能令人如灯蛾扑火般,甘死无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梁书·倒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分字解释

灯:dēng(1)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的器具:一盏灯;电灯;红绿灯;探照灯;太阳灯。(2)燃烧液体或气体用来对别的东西加热的器具:酒精灯;本生灯。(3)俗称收音机、电视机等的电子管:五灯收音机。

蛾:、é蛾子。、yǐ△同『蚁』。

扑:pū 1、<名>古时刑具的一种。《尚书·舜典》:『扑作教刑。』2、<动>鞭打。《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3、<动>直冲。《卖柑者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4、<动>击;扑打。《冯婉贞》:『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火:huǒ 1、<名>火;火焰。《五蠹》:『有圣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2、<形>比喻紧急,急迫。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3、<形>比喻激动、暴躁、愤怒。白居易《感春》:『忧喜皆心火。』4、<名>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十人为『火』。柳宗元《段太尉事状》:『皆解甲,散还火伍中。』5、<名>同『伙』,同伴。《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6、<名>古代星名,又叫『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7、<名>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灯:《巳集中·火字部》《集韵》当经切,音丁。《玉篇》火也。《类篇》烈火也。《字汇》《正字通》□云俗灯字。◎按玉篇,集韵,类篇,灯灯分载,音切各异,强合为一,非。(灯)《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腾切,音登。《玉篇》灯火也。《春明退朝录》上元然灯,自昏至画。《西京亲记》元夕然九华灯于南山上,照见百里。〈又〉咸阳宫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然鳞甲皆动,炳若列星。又释书以灯喻法,有传灯录。《杜甫诗》传灯无白日。又《正字通》金灯草,一名山慈姑,医方取此合为丸,名玉枢丹,详本草纲目。又叶都郞切,音当。《魏·敷鲸鱼灯赋》写载其形托于金灯,隆脊矜尾鬐甲舒张。《集韵》本作镫。《说文》镫,锭也。〈注〉徐铉曰:锭中置烛,故谓之镫。今俗别作灯。非是。

蛾:《申集中·虫字部》《唐韵》五何切《集韵》《韵会》《正韵》牛何切,□音莪。《玉篇》蚕蛾也。《韵会》蛾似黄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画。《尔雅·释虫》蛾罗。〈疏〉此即蚕蛹所变者也。《埤雅》茧生蛾,蛾生卵。《大戴礼》食桑者有丝而蛾。《前汉·文帝纪》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飞蔽日。《师古注》蛾若今之蚕蛾类也。又飞蛾。《古今注》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又蛾眉。《诗·卫风》螓首蛾眉。《前汉·扬雄传》知衆[音zhòng]嫭之嫉妬兮,何必扬累之蛾眉。《师古注》蛾眉,影若蚕蛾眉也。又姓。《通志·氏族略注》见《姓苑》。晋大夫蛾析之后,魏平东将军蛾青。又影蛾,池名。《三辅黄图》影蛾池,武帝凿池以玩月,使宫人乗[音chéng]舟弄月影。又与俄同。《前汉·外戚传》孝成班偼伃,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小使,蛾而大幸。《师古注》蛾、俄古字通用。又《广韵》鱼倚切,舣上声。与蚁同。《礼·乐记》蛾子时述之。〈注〉蛾,蚍蜉也。《后汉·皇甫规传》张角等皆着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注〉即蚁字。喻贼衆[音zhòng]多,故以为名。又人名。《左传》蛾析。亦音鱼绮切。《尔雅》作□。《集韵》本作□。

扑:《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普木切,铺入声。与攴同。小击也,打也。《战国策》若扑一人,若捽一人。《史记·刺客传》高渐离举筑扑秦皇帝,不中。又杖也。《书·舜典》扑作教□。〈传〉扑,榎[音jiǎ]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礼·月令》司徒搢扑北面誓之。或作扑。又《集韵》匹角切,音璞。与□同。亦击也。或作□。又《类篇》匹□切,剖去声。扣也。又《集韵》拍逼切。同揊。见揊字注。(扑)《唐韵》蒲角切《集韵》《韵会》《正韵》弼角切,□音雹。《说文》挨也。《广韵》相扑也。又《增韵》踣也。《韩愈·纳凉聮[音lián,古同联]句》朽杌惧倾扑。或作□。又《集韵》匹角切,音璞。与□同。击也。又《唐韵》《集韵》《韵会》普木切《正韵》普卜切,□与攴同。小击也。《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又杖也。与扑同。《荀悦申鉴》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又《荀子·臣道篇》若驭扑马。〈注〉未调习之马。又《集韵》博木切,音卜。拭也。

火:《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呼果切《韵会》《正韵》虎果切,□货上声。《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玉篇》□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又星名。《书·尧典》日永星火。〈传〉火,苍龙之中星。又大火,鹑火,辰次之名。又《礼·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前汉·成帝纪》火耕水耨。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论语》钻燧改火。又盛阳曰炎火。《诗·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传〉炎火,盛阳也。〈笺〉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疏〉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传》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又《南史·齐武帝纪》魏地谣言,赤火南流,有沙门从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又《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二烈为火,立火子,五火为队。又《司马法》人人正正,辞辞火火。〈注〉言一火与一火犹人人殊之人人也。即俗谓火伴。《古木兰诗》出门看火伴。又人身有火。《本草纲目》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又阴火,海中盐气所生。凡海水遇阴晦,波如然火,有月即不复见。《木华·海赋》阴火潜然。又山名。《山海经》崑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又《正字通》陆游曰:火山军,其地锄深,则有烈焰,不妨耕种。又井名。《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於幽泉。〈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盛接,有光无灰。又寒火。《抱朴子·地真篇》南海萧丘,火春生秋灭。生木小,焦黑。又火传。《庄子·养生主》指穷放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又南方有食火之国,其人能食火炭。又《尔雅·释鱼》十龟,一曰火龟。〈疏〉龟生火中者。又火□。《山海经》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又姓。《明纪事本末》火济,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正字通》洪武时,翰林火原洁。又《广东通志》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乡音谓一年为一火,火音微。东乡人谓一年为喜,或为之化,乃喜之变音。又叶虎洧切《诗·豳风》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按唐韵正:火,古音毁,转声则为喜,故灰字从火得声。而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则为火之徵也。是直以为火当读作毁,非止叶音矣。又叶后五切。《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间,莫不顺序。又叶虎何切。《庄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音zhòng]人焚和,月固不胜火。《韵会小补》今人谓兔岐唇曰火。盖古音也。《集韵》或作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