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逝波

东海逝波,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东海逝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hǎi shì bō
成语注音
ㄉㄨㄙ ㄏㄞˇ ㄕㄧˋ ㄅㄛ
成语简拼
DHSB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東海逝波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安乔哥哥给罗颖和朕萩讲解了“东海逝波”的故事。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东海逝波”几个大字。

(3)丰丰写不出成语“东海逝波”,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4)芮芮不会写成语“东海逝波”的最后一个字。

(5)先锋机械厂子校的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东海逝波”。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分字解释

东海

东海:[dōng hǎi] (1)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2)泛指东方的大海。

东:dōng 1、<名>东方;东边。《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又] <动>向东;朝东。《望洋兴叹》:『东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2、<名>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东。《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东床] 指女婿。[东第] 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 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 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 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

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逝:shì 1、<动>去;离去。《论语·子罕》:『了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动>奔跑。《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逝。』3、<动>消逝;消失。《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4、<动>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勖。』5、<动>通『誓』,发誓。《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波:bō(1)波浪:波纹。(2)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也就是物体质点振动。波只是运动的一种传播形式,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波前进,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方>跑。

东:《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德红切《集韵》《韵会》都笼切,□音蝀。《说文》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记·历书》日起於东,月起於西。《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诗·大雅》东有启明。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又姓。《圣贤羣辅录》舜友东不訾。又叶当经切,音丁。《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又叶都郞切,音当。《杨泉·蚕赋》粤召仆夫,筑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东。○按《说文》东自为部,今倂入。

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

逝:《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时制切,音誓。《说文》往也。《增韵》行也,去也。《诗·魏风》逝将去女。《楚辞·九歌》将腾驾兮偕逝。又《正韵》亡也。《前汉·司马迁传》长逝者魂魄。又发语辞。《诗·邶风》逝不古处。《集韵》或作递。又《集韵》征例切,音制。义同。或作遰。又叶之列切,音折。《诗·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又叶食列切,音设。《江淹·伤友赋》魂绵昧其若绝,泣萦盈其如洁。嗟妙赏之不留,叹知音之已逝。

波:《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博禾切《集韵》《韵会》《正韵》逋禾切,□音皤。《说文》水涌流也。《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又水名。《水经注》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又泽名。《书·禹贡》荥波既猪。《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雒,其浸波溠。〈注〉波读为播。又洛之别名。《尔雅·释水》水自洛出为波。又润也。《左传·僖二十三年》晋公子曰: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又摇动也。《庄子·外物篇》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其孰能不波。又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赋》托微波以通辞。又金波,月光也。《前汉·郊祀歌》月□□以金波。又沸波,鸟名。《禽经》王睢,鱼鹰也。诗谓之睢鸠,淮南子谓之沸波。又偃波,书名。《欧阳询·书法》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又流波,山名。在东海中。见《山海经》。又长年之称。《范成大·吴船录》蜀中称尊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李翊·俗呼小录》跑谓之波,立谓之站。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内有波县。又郡名。《广舆记》宁波府,属浙江。本越甬东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宁波府。又《集韵》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罴。与陂同。阪也。一曰泽障也。《前汉·江都易王传》后游雷波天大风。〈注〉波读为陂。又《集韵》《韵会》□彼义切,音贲。循行水也。《前汉·西域传》傍南山,北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