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扬尘

东海扬尘,大海变陆地,扬起灰尘。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东海扬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hǎi yáng chén
成语注音
ㄉㄨㄙ ㄏㄞˇ ㄧㄤˊ ㄔㄣˊ
成语简拼
DHYC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東海揚塵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大海变陆地,扬起灰尘。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世事巨变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成语接龙

东海扬尘→尘羹涂饭→饭囊酒甕→甕里酰鸡→鸡尸牛从→从俗就简→简要不烦→烦言碎辞→辞多受少→少吃俭用→用夏变夷→夷然自若→若卵投石→石赤不夺→夺眶而出→出文入武→武断乡曲→曲突移薪→薪桂米珠→珠沉玉碎→碎身粉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吁长叹→叹为观止→止渴望梅→梅妻鹤子→子曰诗云→云淡风轻→轻徙鸟举→举枉措直→直眉瞪眼→眼中有铁→铁证如山→山容海纳→纳谏如流→流光瞬息→息怒停瞋→瞋目竖眉→眉尖眼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劳意冗→冗词赘句→句栉字比→比众不同→同舟遇风→风烛之年→年高望重→重操旧业→业业矜矜→矜己自饰→饰非拒谏→谏争如流→流年似水→水洁冰清→清净无为→为非作恶→恶语相加→加油添醋→醋海翻波→波罗奢花→花信年华→华不再扬→扬威曜武→武昌剩竹→竹烟波月→月白风清→清微淡远→远涉重洋→洋洋纚纚→纚风沐雨→雨泣云愁→愁潘病沉→沉浮俯仰→仰屋窃叹→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居人下→下车伊始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东海扬尘,唐代之冠裳莫问。▼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成语造句

(1)晨晨写不出成语“东海扬尘”的拼音。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东海扬尘”几个大字。

(3)逗逗不会写成语“东海扬尘”的最后一个字。

(4)谦磁大哥哥给卓嫄和妙之讲了“东海扬尘”的典故。

(5)星子苏家垱中学的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东海扬尘”。

(6)这个故事里,他们也东海扬尘,风流云散。

(7)小山村的变化,有如东海扬尘,令人惊叹。

(8)随着年轮和时代的东海扬尘,知识、科技、信息悄悄的为世人反骨洗髓。

(9)一别九年,东海扬尘,我希望我能安然平静的完成我的任务,至于这座载满了我童年记忆的城池,但愿不会有任何改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成语故事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东海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分字解释

东海

东海:[dōng hǎi] (1)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2)泛指东方的大海。

东:dōng 1、<名>东方;东边。《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又] <动>向东;朝东。《望洋兴叹》:『东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2、<名>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东。《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东床] 指女婿。[东第] 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 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 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 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

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尘:chén 1、<名>尘土;灰尘。《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名>人间;世俗社会。《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埃] 尘俗;尘世。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尘凡] 1.人间。2.凡人。[尘寰] 人世间。[尘累] 1.世俗事务的牵累。《梁书·阮孝绪传》:『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2.污染。《宋书·庚炳之传》:『如臣所闻天下论议,炳之常尘日月,未见一豪增辉。』3.佛教用语。指烦恼、恶业的种种束缚。《楞严经》卷一:『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尘襟] 世俗的杂念。[尘露] 1.微尘滴露。比喻微末不足道。《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此刍荛之言有补万一,尘之微有增山海。』2.尘土易飞,露水易干。比喻短促。阮藉《咏怀诗》三十二:『人生若尘,天道邈悠悠。』3.经风历霜,比喻辛苦。《宋书·谢庄传》:『陛下今蒙犯尘,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尘俗] 1.世俗;流俗。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2.人世。《晋书·索袭传》:『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而栖心天外。』[尘网] 指尘世。古人认为人在世间有种种束缚,如鱼在网,故称『尘网』。岑参《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尘嚣] 世间的纷扰、喧嚣。陶渊明《桃花源记》:『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外。』[尘滓] 1.比喻世间繁琐的事物。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其馀桎梏尘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2.比喻微贱的地位。《南史·刘敬宣传论》:『或阶缘恩日,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麟羽;咸能振拔尘,自致封侯。』3.比喻尘世。白居易《赠别宣上人》:『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尘世] 指人间。杜牧《九日齐安登高》:『尘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东:《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德红切《集韵》《韵会》都笼切,□音蝀。《说文》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记·历书》日起於东,月起於西。《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诗·大雅》东有启明。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又姓。《圣贤羣辅录》舜友东不訾。又叶当经切,音丁。《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又叶都郞切,音当。《杨泉·蚕赋》粤召仆夫,筑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东。○按《说文》东自为部,今倂入。

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

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尘:《丑集中·土字部》尘《唐韵》直珍切《集韵》《韵会》《正韵》池邻切,□音□。埃也。《尔雅·释诂》久也。谓尘垢稽久也。《诗·小雅》无将大车,祗自尘兮。《后汉·班固传》风伯清尘。《拾遗记石虎起楼四十丈,异香为屑,风起则扬之,名芳尘。《岭南表异录》犀角为簪梳,尘不着发,名辟尘犀。又淫视为游尘,见《谷梁序疏》。又明窻尘,丹砂,药名。《李白·草创大还诗》髣髴明窻尘。又《梵书·圆觉经》根尘虚妄。〈注〉根尘,六根之尘,谓眼、耳、鼻、舌、心、意。又《列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见东海三变为桑田,今将行复扬尘乎。又姓,见《统谱》。又叶直连切,音廛。《班彪·北征赋》忽进路以息节兮,饮予马兮洹泉。朝露渐予冠盖兮,衣晻蔼而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