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规民约

乡规民约,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乡规民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āng guī mín yuē
成语简拼
XGMY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鄉規民約
成语英文
rules set by the villagers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乡村规矩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乡规民约→约定俗成→成家立计→计功补过→过耳秋风→风驰电赴→赴蹈汤火→火上浇油→油干灯尽→尽美尽善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乡规民约”几个大字。

(2)璐璐写不出成语“乡规民约”的拼音。

(3)南塘潭头中学的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乡规民约”。

(4)我们到乡下要遵守当地的乡规民约。

(5)小茗不会写成语“乡规民约”的最后一个字。

(6)政积叔叔给晗满和宛思介绍了“乡规民约”的成语故事。

(7)首先是考察社会中的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如何进入司法过程。

分字解释

乡:xiāng 1、<名>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1)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2)春秋齐制,十连为乡。《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又] 十率为乡。《管子·小匡》:『十率为乡。』(3)汉制,十亭为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4)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2、<名>家乡;故乡。《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3、<名>地方;当地。《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xiàng<动>通『向』,朝向。《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xiǎng 1、<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2、<名>通『响』,回声。《汉书·董仲舒传》:『如景乡之应形声也。』2、<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武帝》:『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福。』[乡党] 乡里;家乡。党,古代行政单位,五百户为一党。[乡关] 故乡。[乡里] (1)所居之乡。(2)同乡。(3)妻的代称。[乡邻] 同乡;邻居。[乡试]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中在各省进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由朝廷派考官主持,每三年一次。

规:guī 1、<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名>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规,及画极星于规中。』3、<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4、<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5、<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6、<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规同力。』7、<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亲戚补察。』8、<名>古代田制之一。

民:mín 1、<名>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2、<名>人。《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

约:yuē 1、<动>捆绑。[引] 拴套。《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2、<动>约束;检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动>约定。《鸿门宴》:『怀王与诸将约曰。』4、<名>预先商定共同遵守的条件、盟约。《伶官传序》:『契丹与吾约为兄弟。』5、<形>简约。《屈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6、<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乡:《酉集下·邑字部》《广韵》许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音香。《释名》乡,向也,衆[音zhòng]所向也。《广韵》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前汉·食货志》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是万二千五百户也。又上声。《韵会》《正韵》□许两切,与响同。《前汉·董仲舒传》如影乡之应形声。又《字汇补》与飨通。《前汉·文帝纪》尃乡独美其福。又去声。《集韵》《正韵》□许亮切。与向同。《礼·曲礼》则必乡长者所视。〈又〉请席何乡。又《尔雅·释宫》两阶间谓之乡。〈注〉人君南乡当阶间。又窻牖名。《礼·明堂位》刮楹达乡。〈疏〉每室四户八窻,窻户皆相对。又《仪礼·士虞礼》祝从启牖乡如初。〈注〉乡,牖一名也。〈疏〉北牖名乡,乡亦是牖,故云一名也。又《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来者从后,故往者谓之乡者,往日谓之乡日。《论语》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又姓。《集韵》通作向。

规:《酉集上·见字部》《唐韵》居追切《集韵》《韵会》均窥切《正韵》居为切,□音□。《说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前汉·律正志》衡运生规,规圜生矩。《庄子·马蹄篇》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时则训》规者所以圜万物也。又以法正人曰规。《书·□征》官师相规。〈传〉规,正也。《诗·卫风·淇奥序》武公能听其规谏。〈疏〉正圜以规使依度,犹正君以礼使人德,故谓之规谏。又规,求计也。《左传·昭二十六年》规求无度。又规避违法,以方为圜也。《正字通》引唐书:规影徭赋。又谋度也。《礼·儒行》其规为有如此者。〈疏〉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战国策》齐无天下之规。〈注〉规犹谋也,谓无谋齐者。后汉书凡谋皆作规。又画也。《周语》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又日月圆曰规。《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影半规。〈注〉日落峰外,隐其半也。《韩愈·翫月诗》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文苑英华·海日初出赋》赫赫光满,规规质圆。又规田。《礼·王制·百亩之分疏》偃猪之地,九夫为规,四规而当一井。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规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又鱼名。《沈括·补笔谈》浙东人呼河豚为规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规吹肚鱼。又鸟名。《埤雅》杜鹃,一名子规。或作□鳺巂。又规矩,兽名。详矩字注。又姓。明规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又《韵会小补》惠圭切,音携。车轮一周为一规。通作巂。《礼·曲礼》立视五巂。〈注〉巂,犹规也。谓轮转之度。《音释》巂,本又作规。又《集韵》规恚切,□去声。规规,惊视自失貌。《庄子·秋水篇》规规然自失也。又《集韵》呼役切,音狊。本作瞁。惊视貌。又《音学五书》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术训》若(缺一欲字)规之,乃是离之。《扬子·法言》问萧何、曹参,曰:萧也规,曹也随。《说文》从夫从见。《字统》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详,考□与矩□从矢也。当作□。古文作槼。又《字汇补》□音吸。字辨训惊视,与规不同。《字汇总略》以规字音吸,□字为规矩之规,非是。□录备考。

民:《辰集下·氏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泯。《说文》衆[音zhòng]萌也。言萌而无识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衆[音zhòng]。《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礼·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又司民,星名。《周礼·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注〉司民,轩辕角也。《释文》轩辕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又官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又民曹,汉官名。《后汉·百官志》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注〉《蔡质·汉旧仪》曰:典膳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又民部,今户部也。《文献通考》汉置尚书郞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吴有户部,晋有度支,皆主筭也。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幷[同并]后周民部之职。开皇二年,改度支为民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户部。又北方有比肩民,见《尔雅·释地》。南方有裸民,见《吕氏春秋》。又白民国,白身,背有角,乗[音chéng]之寿二千岁。羽民国,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国,其民皆生卵。毛民国,其民皆生毛。又有劳民、摇民、埙民、盈民、琶瘛Ⅱ饷裰罟跫山海经》。又鹤民国,人长三寸,日行千里,见《穷神秘苑》。又姓,见《姓苑》。又叶邻知切,音离。《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烦下民。又叶弥延切,音眠。《杨方·合欢诗》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书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注:人谓臣,民谓衆[音zhòng]庶。是也。有对幽而言者,《论语》务民之义,《左传》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是也。有对已而言者,《诗》民莫不谷,我独于罹。是也。有对农而言者,《汉·食货志》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也。况四民兼士农工商,岂力田始称民乎。《六书略》之说穿凿,不可从。

约:《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於略切《集韵》《韵会》《正韵》乙却切,□音药。《说文》缠束也。《诗·小雅》约之阁阁。〈传〉约,束也。又《周礼·春官·大史》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注〉约剂,要盟之载辞。《礼·曲礼》约信曰誓。〈疏〉共相约束,以为信也。又《礼·坊记》君子约言。〈疏〉谓省约其言也。又《论语》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礼·坊记》小人贫斯约。〈注〉约犹穷也。又《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何晏注》俭约无忧患。又《战国策》苏代约燕王曰。〈注〉约,止也。又《庄子·逍遥游》淖约若处子。《音义》淖约,柔弱貌。又《荀子·劝学篇》春秋约而不速。〈注〉文义隐约。又《吕氏春秋》旄象之约。〈注〉约,节也。一曰美也。又《楚辞·招魂》土伯九约。〈注〉屈也。又姓。约续,古贤者,见《韩非子》。又《广韵》於笑切《集韵》一笑切《韵会》幺笑切,□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又《集韵》於敎切,音靿。屈也。又《集韵》乙角切,音渥。□或作约,束也。又《集韵》吉正切,音激。缠也。又同的。《枚乗[音chéng]·七发》九寡之珥以为约。〈注〉约亦的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