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巫山云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ū shān yún yǔ
成语注音
ㄨ ㄕㄢ ㄧㄨㄣˊ ㄧㄩˇ
成语简拼
WSY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巫山雲雨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男女欢合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翻云覆雨、反覆不定、反覆无常、出尔反尔、朝三暮四、云情雨意、巫山洛浦、巫山洛水、巫云楚雨、云梦闲情、云雨巫山、云雨高唐、阳台云雨、朝云暮雨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十二巫山云雨会,襄王今夜上阳台。▼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5回

成语造句

(1)笔笔写不出成语“巫山云雨”的拼音。

(2)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巫山云雨”几个大字。

(3)过雨云烟,讲述的应当就是一种巫山云雨枉断肠的怅然吧!

(4)靓尹大哥哥给钰谨和云宗讲述了“巫山云雨”的历史典故

(5)小倩不会写成语“巫山云雨”的最后一个字。

(6)一提到关注一下自己健康,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迅速冲向健身房而不是冲上床去巫山云雨。

(7)泽普县第一中学的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巫山云雨”。

(8)刘聪当夜将二女载入宫里,一夜巫山云雨的快乐不必细说。

(9)唐诗中『巫山云雨』含义丰富,用法灵活,不似宋词里全关风月,这是由于世风及诗词的不同地位所决定。

(10)令我困惑的是,一对干柴烈火男女,游逛世界,夜夜同一酒店下榻,隔房而眠,居然没有巫山云雨一回,遗憾之余复觉费解。

(11)此处,高在山巅,天与地互相接触,风与云交互鼓荡,阴阳雌雄之气,获得会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词,至今还留为男女交欢之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襄王游览高唐地区,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会,在梦中看见一个仙女说:『我是高唐人,听说你来了,愿意给你当枕席。』襄王临幸了她。临别她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分字解释

巫山

巫山:在四川、湖北两省界上。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巫山1,500米。长江横贯其间,形成三峡,巫峡沿岸有巫山十二峰;以神女峰最为秀丽。

云雨

云雨:[yúnyǔ] (1)云和雨。(2)指男女合欢。

巫:wū <名>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促织》:『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巫娥] 巫山神女,泛指美女。[巫祝] 以通鬼神,为人预测祸福,祈祷等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云:yún 1、<动>说。《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动>有。《荀子·法行》:『其云益乎。』3、<代>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助>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云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5、<名>话。《苏武传》:『勿复有云。』6、<名>云彩。《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7、<形>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云云] (1)众多,又作『芸芸』。(2)如此如此。

雨:yǔ<名>雨。《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yǔ 1、<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欲雨。』2、<动>降落。《苏武传》:『天雨雪,武卧齧雪。』[雨脚] 像线一样的雨点。[雨露] 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惠。

巫:《寅集中·工字部》《唐韵》武夫切《集韵》《正韵》微夫切《韵会》冯无切,□音无。《说文》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褎舞形。《世本》巫咸始作巫。《楚语》古者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齐肃中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周礼·春官·神仕疏》男子阳有两称,曰巫,曰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南郡有巫县。又山名。《山海经》黑水之南有巫山。《左传·襄十八年》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注〉在卢县东北。《前汉·地理志注》巫山在巫县西南。又官名。《周礼·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又《夏官》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又巫咸,国名。《山海经》巫咸国,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从上下也。亦山名。《郭璞·巫咸山序》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明神。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又人名。《山海经》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注〉皆神医也。又神名。《前汉·郊祀志》晋巫祀巫社巫祠,秦巫祀巫保,荆巫祀巫先。〈注〉皆古巫之神也。巫先,巫之最先者。又姓。《风俗通》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书·君奭》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广韵》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巫马,复姓。《论语》巫马期。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云:《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后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仓北坂。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又云云:衆[音zhòng]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又姓。汉云敞。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考证:(《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云云于陈仓北坂。)谨照原文获若云云改为获若石云。又按云是语助。谨将此十七字移於伊谁云憎之下。(《汲黯传》武帝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谨照原书改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雨:《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王矩切,音羽。《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间也。《玉篇》云雨也。《元命包》阴阳和为雨。《大戴礼》天地之气和则雨。《释名》辅也。言辅时生养。《易·乾卦》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书·洪范》八庶徵,曰雨,曰阳。又《尔雅·释天》暴雨谓之涷,小雨谓之霡霂,久雨谓之淫。陆佃云:疾雨曰骤,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时雨曰澍。又谷雨,二十四气之一。见《后汉·律历志》。又《正字通》雨虎,虫名。遁甲开天图曰:霍山有雨虎,状如蚕,长七八寸,在石内,云雨则出,可炙食。或曰石蚕之类。详见《本草纲目》。又《集韵》欧许切,音□。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王遇切,音芋。《集韵》自上而下曰雨。《韵会》风雨之雨上声,雨下之雨去声。《诗·邶风》雨雪其雱。又《小雅》雨我公田。《释文》雨,于付反。《礼·月令》仲春始雨水。〈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又叶羽轨切,音以。《易林》阴积不已,云作淫雨。考证:(《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门象云,水霝其间也。)谨照原文门改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