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墨矫绳

枉墨矫绳,比喻违背准绳、准则。

枉墨矫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ǎng mò jiǎo shéng
成语注音
ㄨㄤˇ ㄇㄛˋ ㄐㄧㄠˇ ㄕㄥˊ
成语简拼
WMJ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枉墨矯繩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违背准绳、准则。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波波不会写成语“枉墨矫绳”的最后一个字。

(2)畅畅写不出成语“枉墨矫绳”的拼音。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枉墨矫绳”几个大字。

(4)平坝县九甲中学的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枉墨矫绳”。

(5)夕杰哥哥给欢人和张苹讲解了“枉墨矫绳”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江淹《尚书符》:『箕赋深敛,毒被南郢;枉墨矫绳,害著西荆。』

分字解释

枉:wǎng 1、<形>弯曲,与『直』相对。《荀子·王霸》:『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2、<形>不正直的;邪恶的。《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3、<动>歪曲;曲解。《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4、<动>冤枉;冤屈。《狱中杂记》:『其枉民也,亦甚矣哉。』5、<动>委屈;降低身份。《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6、<副>徒然;白白地。李白《清平调》:『云雨巫山枉断肠。』[枉法] 执法者出于私利或某种企图而歪曲、破坏法律。[枉驾] 敬辞。屈驾;屈尊相访。

墨:mò 1、<名>写字用的墨;黑颜料。沈括《石油》:『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成语有『近墨者黑』[又] <动>沾黑。《石油》:『石炭烟亦大,墨人衣。』[又] <动>用墨染黑。《殽之战》:『子墨衰经。』[又] <动>穿上黑色丧服。《殽之战》:『遂墨以葬文公。』[又] <动>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殽之战》:『晋于是始墨。』2、<名>黑色。《核舟记》:『钩画了了,其色墨。』3、<名>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引] 准则;法度。扬雄《太玄经·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4、<名>文字的代称,如『文墨』,又指文章学识。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5、<名>古代刑罚之一。在受刑人额上刺字,并染上墨。《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6、<名>古代计量单位,五尺为墨。《国语·周语》:『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7、<名>墨家的省称。《孟子·滕文公》:『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车] 古代大夫所乘的车子,车身墨漆,无彩绘。[墨妙] 指精妙的文章、书法、绘画。[墨绶] 黑色的印带。县令,县长的代称。

矫:jiǎo 1、<动>矫正;匡正;把弯曲的东西弄直。《汉书·诸侯王表》:『可谓矫枉而过其正矣。』2、<动>举起;抬高。《归去来兮辞》:『时矫首而暇观。』[又] <动>张开。《山中裴秀才迪书》:『白鸥矫翼。』3、<动>诈称;假托。《冯谖客孟尝君》:『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4、<动>违背;背离。《韩非子·问辩》:『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矫之。』

绳:shéng 1、<名>绳子。《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2、<名>木工取直用的墨线。《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3、<名>标准;法令。《韩非子·孤愤》:『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4、<动>约束;衡量;纠正。《病梅馆记》:『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天下以绳天下之梅也。』[绳尺] (1)工匠用的墨线和尺子。(2)法度;尺度;章法。[绳墨] (1)木工画直线的工具。(2)法度;规矩。[绳枢] 用绳系住门扇充当门轴。形容家境贫困住房简陋。

枉:《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广韵》迂往切《集韵》《类篇》《韵会》妪往切,□汪上声。《说文》衺曲也。《淮南子·时则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又人之不直者,亦谓之枉。《论语》举直错诸枉。又屈也。《礼·月令》仲秋,命有司申严百□,毋或枉桡。又冤也。《唐书·高仙芝传》军中皆呼枉。又枉驾。《战国策》聂政曰:仲子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又枉矢,有三义:一《周礼·夏官·司弓矢》枉矢利火射。注今之飞矛是也。或谓之兵矢。一《礼·投壶》主人谓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注〉谦言不直之矢也。一星名。《考异邮》枉矢,状如流星,蛇行有尾。又《类篇》巨王切。汲具。考证:(《周礼·秋官·司□》救日以枉矢。〈注〉汉时名飞矛,用以守城利火射。)谨按秋官司□无救日以枉矢之文,注亦无汉时名飞矛之语。今照周礼改夏官司弓矢枉矢利火射。注今之飞矛是也。或谓之兵矢。(《投壶礼》主人谓曰某有枉矢哨壶,以乐嘉宾。)谨按礼字应移於投壶之上。照原文谓字改请字。以乐嘉宾改请以乐宾。

墨:《丑集中·土字部》《唐韵》莫北切《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说文》书墨也。《西京亲记》汉尚书令,仆承郞,月给隃糜墨。魏晋间以黍烧烟,和松煤为之。唐初高丽岁贡松烟墨。宋熙宁间,张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谓之龙剂。《李坚墨评》古有李廷珪墨为第一,张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又《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坼以占吉凶。又度名。《小尔雅》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又五□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墨。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又气色下也。《左传·哀十三年》晋定公,吴夫差,会于黄池。司马寅曰:肉食者无墨。又闇昧也。《刘向·新序》师旷对晋平公曰:国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又墨灰。《西京亲记》武帝凿昆明池,悉灰墨,无复块土。西域人曰:大刼将尽,则有刼烧。灰墨,其余烬也。又与默通。《史记·商君传》武王谔谔以兴,纣墨墨以亡。《前汉·窦婴传》婴墨墨不得志。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也。又地名。即墨,故齐地。《史记·齐世家》乐毅下齐七十余城,惟即墨不下。今即墨乃汉之不其县。又墨山,在即墨东北,墨水发源于此。《前汉·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即墨,即此山也,一在卫辉县西北。《九州要记》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饵之,五百岁不死。又姑墨,国名。南与于阗接,又康居国有附墨城。□见《前汉·西域传》。又姓。禹师墨如。见《王符潜夫论》。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即墨胎氏,孤竹君后。又老马腹中有物曰墨,犹狗宝也,见《本草纲目》。又《集韵》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诈貌。又软弱貌。又《集韵》莫佩切,音昧。諡法,贪以败官,谗言败善,□曰墨。考证:(《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拆以占吉凶。)谨照原文拆改坼。(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疆本节用,不可废也。)谨照汉书司马迁传疆本改强本。

矫:《午集中·矢字部》《唐韵》居夭切《集韵》《韵会》举夭切,□骄上声。《说文》揉箭箝也。《搏雅》直也。《礼·部韵略》揉曲为矫。《易·说卦》坎为矫輮。〈疏〉使曲者直为矫,使直者曲为輮。《史记·平津侯传》矫矢累弦。〈注〉正曲使直也。《前汉·成帝诏》民弥惰怠,将何以矫之。〈注〉矫,正也。《刘勰·新论》搒檠者,矫不正也。又《玉篇》诈也,擅也。《类篇》妄也。《字汇》托也。通作挢。《书·吕□》夺攘矫虔。《前汉·高帝诏》作挢虔。〈注〉称诈为矫,强取为虔。《左传·昭二十六年》矫诬先王。《史记·汲黯传》矫制持节,发河南仓廪,以振贫民。《前汉·高帝纪》羽矫杀卿子冠军。〈注〉托怀王命而杀之也。《大戴礼》非其事而居之,矫也。又《尔雅·释训》矫矫,勇也。《博雅》武也。《诗·鲁颂》矫矫虎臣。《周颂》作蹻蹻。〈注〉武貌。又强也。《礼·中庸》强哉矫。《荀子·臣道篇》作挢然刚折。〈注〉强貌。又《类篇》举也。《陶潜·归去来辞》时矫首而遐观。《扬雄·甘泉赋》作挢首。又《博雅》飞也。《孙绰·游天台山赋》整轻翮而思矫。《扬子·方言》作□。又姓。《风俗通》晋大夫矫父之后,前汉右将军矫望,后汉逸民矫慎。矫,一作蟜。又《韵会》娇庙切,骄去声。与挢同。又诈也。又强亢貌。又高举貌。本《毛氏韵增》。又《集韵》《韵会》□居妖切,音骄。矢跃出也。《神异东荒经》东王公与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矫。又矫矫,高举貌。《前汉·叙传》贾生矫矫,弱冠登朝。《师古曰》合韵音骄。又《字汇补》其娇切,音桥。亦姓也。《史记·仲尼弟子传》江东人矫子庸疵。〈注〉矫,音桥。师古云:矫疵,字子庸。与挢蹻蟜□通。《正韵》作同桥,非。

绳:《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食陵切《集韵》《韵会》《正韵》神陵切,□音乗[音chéng]。《说文》索也。《急就篇注》绳谓紨两股以上。总而合之者也。一曰麻丝曰绳,草谓之索。《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书·说命》惟木从绳则正。《礼·经解》绳墨之於曲直。《前汉·律正志》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又《书·囧命》绳愆纠谬。〈疏〉木不正者,以绳正之。绳谓弹正。又《诗·周南》宜尔子孙绳绳兮。〈传〉绳绳,戒慎也。《朱传》不绝貌。又《大雅》绳其祖武。〈传〉绳,戒也。《朱传》绳,继也。又《礼·乐记》省其文采,以绳德厚。〈注〉绳,犹度也。《史记·乐书注》王肃曰:绳,法也。又《礼·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注〉绳谓裻,与后幅相当之缝也。又《左传·庄十四年》蔡侯绳息嬀,以语楚子。〈注〉绳,誉也。《小尔雅》绳之,誉之也。又《集韵》以证切,音孕。《周礼·秋官·薙氏》秋绳而芟之。〈注〉含实曰绳。又《集韵》弭尽切,音泯。绳绳,无涯际貌。一曰运动不绝意。又《集韵》石证切,音乗[音chéng]。□也。又《韵补》叶乗[音chéng]融切。《□琳武库赋》陵九城而上跻,起齐轨兮玉绳。车轩辚於雷室,骑浮厉乎云宫。《广韵》俗作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