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船济水

整理了同船济水的基本信息,解析释义,用法示例,造句,近义词,

同船济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óng chuán jì shuǐ
成语简拼
TCJS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同船濟水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同舟共济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源)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同船济水”几个大字。

(2)奎奎不会写成语“同船济水”的最后一个字。

(3)磊磊写不出成语“同船济水”的拼音。

(4)陇县中学的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同船济水”。

(5)沃叔叔给萍萍和他的同学讲述了“同船济水”的成语故事。

分字解释

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船:chuán 船。[又] 船载。韩愈《平淮西碑》:『蔡人告饥,船粟往哺。』[又] 船形的酒杯。陆游《梅花》诗:『劝君莫作儿女态,但向花前倾玉船。』[船骥] 船与良马。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吕氏春秋·知度》:『伊君、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也。』[船脚] 1.驾船的人。2.船的吃水部分。[船乘] 船与车马。用以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同『船骥』。

济:jì 1、<动>渡;渡水。《子鱼论战》:『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 <名>泛指河水。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2、<动>成功;成就。《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动>救助;帮助。《赤壁之战》:『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4、<动>停止。《淮南子·览冥》:『于是风济而波罢。』jǐ<名>济水;河流名称,发源于河南,东流至山东入海,后来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夺。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船:《未集下·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食川切,音膞。《说文》舟也。《世本》共鼓货狄作船,黄帝臣。《扬子·方言》舟,自关而西谓之船。《释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史记·淮阴侯传》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注〉索隐曰:刘氏云:陈船,地名,在旧关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县,不名陈船。陈船者,陈列船艘,欲渡河也。《左思·蜀都赋》戈船掩乎江湖。又《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继光济水法,用生牛马皮,竹木缘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系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音chéng]一人,两皮船合缝,可乗[音chéng]三人。又《韵会》衣领曰船。《正字通》俗以船为襟穿。续演繁露云:杜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或言衣襟为船,误。按蜀人呼衣系带为穿,俗因改穿作船。又姓。出《姓苑》。又天船,星名。见《丹元子·步天歌》。又《集韵》余专切,音沿。义同。俗作舡,非。

济:《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泲《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礼切,音秭。水名。《说文》水出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释名》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风俗通·山泽篇》济者齐,齐其度量也。《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传〉泉源为沇,流去为济。又水名,出郦县。《山海经》支离之山,济水出焉。又济南,郡名。《广舆记》汉初为济南国,景帝时分郡。又济济,衆[音zhòng]盛之貌。一曰多威仪也。《诗·大雅》济济多士。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计切,音霁。渡也。《扬子·方言》过渡谓之涉济。《诗·邶风》济有深涉。又止也。《诗·鄘风》既不我嘉,不能旋济。又与霁通。亦止也。《尔雅·释天》济,谓之霁。〈疏〉济,止也。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又成也。《左传·僖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又利用也。《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又賙救也。《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又相助也。《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又《扬子·方言》济,忧也。陈楚或曰湿,或曰济。又读作挤,灭也。《晋语》二帝用师,以相济也。〈注〉济,当读为挤。又《集韵》前西切,音齐。济济,祭祀容。又在礼切,音荠。与霁同。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