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洞冥

通幽洞冥,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通幽洞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ōng yōu dòng míng
成语注音
ㄊㄨㄙ ㄧㄡ ㄉㄨㄙˋ ㄇㄧㄥˊ
成语简拼
TYDM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通幽洞冥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通幽洞灵

成语接龙

1、通幽洞冥→冥漠之乡→乡壁虚造→造謡生事→事宽即圆→圆孔方木→木头木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耳闻眼见→见风使船→船坚炮利→利绾名牵→牵合附会→会少离多→多鱼之漏→漏卮难满→满坐风生→生龙活虎→虎踞龙蟠→蟠龙踞虎→虎头蛇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惊胆裂

2、通幽洞冥→冥思苦索→索隐行怪→怪诞诡奇→奇珍异玩→玩时愒日→日角偃月→月异日新→新愁旧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尾街头→头没杯案→案牍劳形→形输色授→授人口实→实与有力→力均势敌→敌国外患→患难夫妻→妻离子散→散灰扃户→户枢不朽→朽戈钝甲→甲第连天

3、通幽洞冥→冥思苦想→想方设法→法外施仁→仁同一视→视如陌路→路柳墙花→花天锦地→地棘天荆→荆棘铜驼→驼瓮俱失→失张失智→智勇兼全→全始全终→终天之恨→恨之入骨→骨瘦如豺→豺狼虎豹→豹死留皮→皮破血流→流水高山→山童石烂→烂若舒锦→锦阵花营→营私植党

4、通幽洞冥→冥昭瞢闇→闇无天日→日益月滋→滋蔓难图→图穷匕见→见弹求鸮→鸮鸣鼠暴→暴衣露盖→盖棺定论→论黄数黑→黑家白日→日锻月炼→炼石补天→天经地义→义不取容→容光焕发→发愤忘食→食肉寝皮→皮里阳秋→秋毫不犯→犯上作乱→乱头粗服→服低做小→小廉大法

5、通幽洞冥→冥思苦想→想方设法→法外施仁→仁柔寡断→断编残简→简截了当→当之有愧→愧悔无地→地丑德齐→齐心併力→力所不及→及笄年华→华星秋月→月缺花残→残民害物→物阜民丰→丰草长林→林栖谷隐→隐晦曲折→折节待士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3卷:『通幽洞冥,吞咽九灵。』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通幽洞冥”几个大字。

(2)锦丰初级中学的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通幽洞冥”。

(3)小帆写不出成语“通幽洞冥”的拼音。

(4)小芮不会写成语“通幽洞冥”的最后一个字。

(5)忠沅哥哥给雨巾和一铳介绍了“通幽洞冥”的成语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分字解释

通:tōng 1、<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3、<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4、<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5、<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6、<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7、<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8、<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9、<副>全部;普遍。《核舟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0、<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籍]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 (1)世交。(2)姻亲;结为姻亲。

幽:yōu 1、<形>深沉。《屈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2、<形>昏暗。《涉江》:『下幽晦以多雨。』3、<形>隐晦。《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4、<形>僻静。《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5、<形>清幽。《黄冈竹楼记》:『幽阒辽夐,不可具状。』6、<形>幽深。《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7、<动>监禁。《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幽篁] 幽深的竹林。[幽梦] 模糊不清的梦境。[幽情] 深远而高雅的感情。[幽州] 三代十二州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洞:dòng 1、<名>洞穴;窟窿。《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2、<动>穿通;贯穿。《狼》:『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形>透彻;深入。颜延之《阮步兵》:『阮公虽沦迹,识密监亦洞。』4、<形>明亮。《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洞然。』5、<动>敞开。成语有『城门洞开』[洞彻] (1)清澈。(2)通达事理。[洞溢] 透彻;丰富。

冥:míng 1、<形>幽暗;昏暗。《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2、<形>深远。《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3、<形>深入。《促织》:『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4、<形>静;静默。《项脊轩志》:『冥然兀坐,万籁有声。』5、<名>迷信者所说的人死后进入的阴间。《陈州粜米》:『我便死在幽冥,决不忘情。』[冥会] (1)暗合;默契。(2)意会。[冥蒙] 幽暗不明。[冥冥] (1)昏暗;愚昧。(2)黑夜。(3)高远。(4)谓精诚专一。

通:《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他红切《集韵》《韵会》他东切,□统平声。《说文》达也。《正韵》彻也。《易·系辞》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礼·学记》知类通达。又亨也,顺也。《礼·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谓仕则上达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节卦》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又畅也。《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通,平畅也。又总也。《礼·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注〉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之余也。又开也。《前汉·何武传》通三公官。〈注〉谓更开置之也。又□也。《前汉·夏侯胜传》先生通正言。〈注〉谓□道之也。又凡人往来交好曰通。《前汉·季布传》非长者勿与通。又《陆贾传》剖符通使。又书名。《白虎通》班固着。《风俗通》应劭着。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宜写一通。又凡物色纯者谓之通。《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旃。〈注〉通帛,无他物之饰也。又通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疏〉司马振铎,将军以下即击鼓,故云通鼓。又井地名。《前汉·□法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又《广韵》州名。又《韵会》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以马通薰之。又《左传·杜预注》旁淫曰通。又叶他郞切,音汤。《东方朔·七谏》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扬。衆[音zhòng]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考证:(《尔雅·释岁》四时通政。)谨按原文作四时和为通正和为二字不可删,今改尔雅四时和为通正。又尔雅无释岁今省。(《白虎通》班彪着。)谨照原书班彪改班固。(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政论一通。)谨照原书政论一通改宜写一通。(《前汉·地理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谨按语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又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傅以马通。)谨照原传改以马通薰之。

幽:《寅集下·幺字部》《唐韵》《集韵》於虯切《韵会》幺虯切《正韵》於尤切,□音呦。《说文》幽隐也。《易·履卦》幽人贞吉。〈疏〉幽隐之人,守道贞吉。《礼·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虽复隐处,常自修整不倾邪也。《后汉·章帝章和元年诏》光照六幽。〈注〉谓六合幽隐之处也。又《尔雅·释诂》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记·乐书》极幽而不隐。又《玉篇》幽,深远也。《易·系辞》无有远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问远之与近,及幽邃深远之处,皆告之也。《诗·小雅》幽幽南山。〈注〉幽幽,深远也。又《玉篇》幽,不明。《正韵》幽,闇也。《书·舜典》黜陟幽明。〈注〉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礼·檀弓》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注〉鬼神处幽闇。又《正韵》幽,囚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幽於缧绁。《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阙。又州名。《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同并]州。《尔雅·释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气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又地名。《左传·庄十六年》同盟于幽。〈注〉幽,宋地。又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又姓。《广韵》出《姓苑》。又与黝通。《集韵》黝或作幽。《礼·玉藻》一命縕绂幽衡,再命赤绂幽衡。〈注〉幽,读为黝黑之黝。又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回舞太空岭,六气运重幽。我际岂能穷,使尔终不雕。又《诗·小雅》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传〉幽,黑色。考证:(《礼·檀弓》望及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谨照原文及改反。

洞:《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弄切,音恫。《说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赋》溃渭洞河。又深也,朗彻也。《颜延之诗》识密鉴亦洞。又通也。《司马相如·大人赋》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又贯也。亦贯彻之意。《史记·苏秦传》远者括臂洞胸。又洞洞,质慤貌。《礼·祭义》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又洞疑,心不定也。《史记·苏秦传》虚喝洞疑。又幽壑曰洞。又《后汉·梁冀传》连房洞户。〈注〉洞,通也。谓相当也。又洞庭,湖名。又山名,在长沙。又《集韵》徒孔切《正韵》徒总切,□音动。义同。又《广韵》徒红切《集韵》徒东切,□音同。洪洞,县名。又洚洞,水无涯貌。又鸿洞,相连貌。《淮南子·天文训》天地鸿洞。亦作澒洞。《枚乗[音chéng]·七发》澒洞兮苍天。又《韵补》叶徒当切,音唐。《道藏歌》开度飞元真,凝化沦空洞。帝真始明精,号曰子元阳。

冥:《子集下·冖字部》《唐韵》莫经切《集韵》《韵会》忙经切《正韵》眉兵切,□音铭。《说文》幽也。从日六,冖声。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冖亦夜也。《尔雅·释言》幼也。〈注〉幼稚者,冥昧也。《诗·小雅》哕哕其冥。《前汉·五行志》其庙独冥。〈注〉暗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又青冥,天也。《楚辞·九章》据青冥而摅虹。又北冥,海也。《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正韵》通作溟。又玄冥,水神。《礼·月令》其神玄冥。〈注〉少皡氏子曰修,曰熙,为水官。又《集韵》《韵会》母迥切《正韵》母耿切,□铭上声。《诗·小雅》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熲。《朱注》冥冥,昏晦也。又《集韵》莫定切,铭去声。义同。又《集韵》《韵会》《正韵》□莫狄切,音觅。覆也。以绳縻取禽兽之名。周礼有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又叶谟阳切《史记·龟荚传》正书无见,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采青黄。又《集韵》□见切,音麪。冥眴,视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