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高车

驷马高车,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驷马高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ì mǎ gāo chē
成语注音
ㄙㄧˋ ㄇㄚˇ ㄍㄠ ㄔㄜ
成语简拼
SMGC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駟馬高車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显达富贵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驷马轩车、驷马高盖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改家门做的个五花诰夫人,驷马高车锦绣裀。▲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

(2)…题下两行大字在这桥柱上,说道:『大丈夫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后来做了中郎,奉诏开通云南道径,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3)…贵者求助焉。和曰:『昔之交我者为我财耳,使儿驷马高车,假千金亦即匪难。如此景象,谁犹念曩恩,忆故好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宫梦弼

成语造句

(1)成语驷马高车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2)凡凡写不出成语“驷马高车”,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

(3)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驷马高车”几个大字。

(4)完颜哥哥给菩姿和伐琎讲了“驷马高车”的典故。

(5)我乘坐的驷马高车拉着我前进,极力驰骋随我高兴,后来它把我带上天下闻名的女神大道,这条大道引导着明白人走遍所有的城镇。

(6)小聪不会写成语“驷马高车”的最后一个字。

(7)株潭初中的完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驷马高车”。

(8)待做这乘龙快婿,骐骥才郎,少的驷马高车。见·汤显祖《紫钗记·回求仆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东汉郡狱吏于公为人清正廉明,执法公正无私,他坚持为郡内孝妇鸣冤叫屈,终于在新任太守手中为她平反昭雪,老百姓为他建生祠,把门建得可以让驷马高车通过。他的儿子于定国后来官至廷尉,于家门庭更加荣耀

分字解释

驷马

驷马:<书>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驷马高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说出口,无法再收回)。

驷:sì 1、<名>驷马;拉同一辆车的四匹马。《荀子·礼论》:『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2、<名>四匹马拉的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驷。』3、<量>匹;辆。《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

马:mǎ 1、<名>家畜。《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2、<名>通『码』,筹码。古时计数工具。《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马。』

高:gāo 1、<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2、<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3、<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4、<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5、<名>高处。《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6、<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7、<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8、<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9、<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0、<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高唱相追和。』11、<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高会。』12、<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13、<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高姓大名。』

车:chē 1、<名>车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引车入市。』《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2、<名>特指兵车;战车。《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3、<名>有轮子的机械器具。如水车、纺车等。苏轼《浣溪沙》:『村南村北响缲车。』4、<名>牙床。《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辅:面颊;虞、虢:皆为古代国名。)[车骑] 1.成队的车马。《史记·苏秦列传》:『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2.古代将军的名号。汉代车骑将军位列上卿。唐以后废。[车裂]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分拉人体,撕裂致死。《战国策·秦策一》:『商君归还,惠王车之,而秦人不怜。』[车右] 古代车乘位于仆者右边的武士。庚信《樊哙见项王赞》:『樊哙将军,汉王车,不惮锋刃,何辞巵酒。』[车载斗量] 形容数量多。徐陵《答诸求官人书》:『四军五校,车。』

驷:《亥集上·马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息利切《正韵》息渍切,□音四。《玉篇》四马一乗[音chéng]也。《诗·鄘风》良马五之疏王肃云:古者一辕之车驾三马则五辔,夏后氏驾两,谓之丽。殷益一騑,谓之骖[音cān]。周又益一騑,谓之驷。驷者,一乗[音chéng]四马,两服两骖[音cān]是也。董氏曰:马在车中为服,在车外为骖[音cān]。又《左传·文十一年》富父终甥驷乗[音chéng]。又《前汉·郊祀志》秦祀四畤,每畤用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注〉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龙形於木也。师古曰:一驷亦四龙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驷房也。〈注〉房四星,谓之天驷。又地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驷望县。〈又〉乐浪郡驷望县又姓。《左传·定十年》郈工师驷赤。又《前汉·文帝纪》齐王舅父驷钧。又借作四。《礼·乐记》夹振之而驷伐,盛威於中国也。〈注〉驷当为四。每奏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又《集韵》《韵会》《正韵》□息七切,音悉。义同。考证:(《小雅》载骖[音cān]载驷。〈注〉王肃云云。)谨照所引王肃云云见鄘风干旄疏非小雅注。今照原书将小雅载骖[音cān]载驷注七字,改为鄘风良马五之疏。

马:《亥集上·马字部》《唐韵》《正韵》莫下切《集韵》《韵会》母下切,□麻上声。《说文》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黄帝臣相乗[音chéng]马。马,武兽也,怒也。《正韵》乗[音chéng]畜。生於午,禀火气。火不能生木,故马有肝无胆。胆,木之精气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说卦传》乾为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春秋·说题辞》地精为马。《春秋·考异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又司马,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注》谓总武事也。又《清夜录》汉制,卿驷马右騑。《前汉·东方朔传》太守,驷马驾车,一马行春。《卫宏·舆服志》诸侯四马,驸以一马。《南史·柳元策传》兄弟五人,□为太守。时人语曰:柳氏门庭,五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称五马大夫。又田野浮气曰野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日光也。一曰游丝水气。又阳马。《何晏·景福殿赋》承以阳马,接以圆方。〈注〉阳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连接或圆或方也。又投壶胜算曰马。《礼·投壶》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注〉立马者,取算以为马,表其胜之数也。谓算为马者,马为威武之用,投壶及射,皆以习武也。又《字汇补》打马,弹碁类也。朱李易安有打马图。又地名。马陉,齐邑。马陵,郑地。□见《左传》。又天马,兽名。有翼能飞。又竈马,虫名。《酉阳亲俎》状似促织,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鸡。又马勃,草名。《正字通》生湿地腐木上,一名马疕。韩愈所云牛溲马勃,兼收□蓄是也。又海马,鱼名。牙骨坚莹,文理细如丝,可制为器。又姓。《姓苑》本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遂氏焉。又司马、巫马、乗[音chéng]马,皆复姓。《前汉·沟洫志》谏大夫乗[音chéng]马延年。《孟康曰》乗[音chéng]马,姓也。又《风俗通》有白马氏。又马流。《兪益期曰》马援立铜柱,岸北有遗兵,居寿冷岸,南对铜柱,悉姓马,号曰马流。《方隅胜略》谓马人散处南海,谓之马流。《韩愈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注〉即马流也。一作马留。又门名。《前汉·项籍传注》宫垣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以主事,故总称司马门。又《公孙弘传注》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立於鲁般门外,更名金马门。又亭名。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亭。又《集韵》满补切,音姥。义同。《前汉·石庆传》马字与尾当五。《师古曰》马字,下曲者尾,幷[同并]四点为足,凡五。考证:(《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凡太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谨照原文次序改为: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姓苑》本伯益之后,超奢封马服君,遂氏焉。)谨照原文超奢改赵奢。原版已改。

高:《亥集上·高字部》《广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音羔。《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易·系辞》□高以□,贵贱位矣。〈注〉高谓天体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贵。又《史记·高祖纪注》张晏曰:礼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高县。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高柴。又《集韵》《韵会》□居号切,音诰。度高曰高。《左传·隐元年·都城过百雉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释文》高,古报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钩。《柳宗元·柳评事墓铭》柳侯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又叶居何切。《苏黄门·严颜□》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伪。严颜生平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韵会》俗作髙。

车:《酉集下·车字部》《广韵》九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斤於切,□音居。《广韵》车,辂也。《古史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少昊时加牛,禹时奚仲为车正,加马。《书·舜典》车服以庸。《易·大有》大车以载。《论语疏》大车,牛车,平地载任之车也。小车,驷马车、田车、兵车、乘车也。又山车,自然之车也。《礼·礼运》山出器车。〈疏〉谓其政太平,山车垂钩,不揉治而自员曲也。又巾车,官名。《周礼·春官》巾车,掌公车之政令。〈注〉巾,犹衣也。巾车,车官之长,车皆有衣以为饰,故名。又公车,署名。《后汉·光武纪》诏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注〉公车令一人,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书及徵召,皆总领之。公车所在,因以名焉。又揭车,香草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注〉留夷、揭车,皆香草也。又覆车,纲名。《尔雅·释器》罦,覆车也。〈注〉今之翻车,有两辕,中施罥以捕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昌遮切,音砗。《说文》舆轮总名。又牙车,牙所载也。《左传·僖五年》辅车相依。〈注〉辅,颊辅。车,牙车。〈疏〉车,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谓之颔车。辅为外表,车为内骨,故云相依。又姓。汉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车出入省中,时人谓之车丞相。其子孙因以为氏。又子车,复姓。《诗·秦风》子车仲行。又叶仓何切,音磋。《程晓·伏日诗》平生三伏日,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又□。□hōng,衆[音zhòng]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