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皮着骨

粘皮着骨,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粘皮着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ián pí zhuó gǔ
成语简拼
NPZG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粘皮著骨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人办事刻板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粘皮著骨、粘皮带骨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岑岑不会写成语“粘皮着骨”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粘皮着骨”几个大字。

(3)龙龙写不出成语“粘皮着骨”,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

(4)牌楼中学的雷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粘皮着骨”。

(5)予轩哥哥给奕香和可肴介绍了“粘皮着骨”的成语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分字解释

粘:zhān(1)黏的东西附着在物体上或者互相连结:麦芽糖粘在一块儿了。(2)用黏的东西使物件连结起来:粘信封。

皮:pí 1、<名>皮。《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又] 比喻表面,浅薄。《史记·郦食其传》:『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2、<名>皮侯,兽皮制的箭靶。《仪礼·乡谢礼》:『射不主皮。』3、<动>剥去皮。《史记·刺客列传》:『因自皮面抉眼。』[皮里阳秋] 皮里,心里。阳秋,即《春秋》,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不外露。

着:zhuó 1、<动>附着。《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2、<动>穿着。《木兰诗》:『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3、<名>穿戴的东西。《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4、<动>击中。《陈州粜米》:『恰便似轰雷着顶。』5、<动>用。《高祖还乡》:『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6、<动>使;派。《窦娥冤》:『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7、<动>叫,表示命令语气。《陈州粜米》:『我着你休言语。』zhóo 1、<动>遭到;受到。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2、<介>被。袁去华《雨中花》:『两鬓青青,尽着吴霜偷换。』3、<形>合适;恰当。王道父《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辛,取妇不着一生贫。』zhāo<名>比喻计策。《水浒传》:『三十六着,走为上着。』zhé<助>紧接动词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延续。关汉卿《沉醉东风》:『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着处] 处处。

骨:gǔ 1、<名>骨头。《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又] 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名>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又] 人的气质、气概。《宋书·武帝纪》:『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骨力] (1)力气。(2)笔法雄健有力。[骨立] 人相当消瘦。

粘:《未集上·米字部》《广韵》女廉切《集韵》尼占切,□音黏。《说文》相着也。同黏。

皮:《午集中·皮字部》《唐韵》符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蒲糜切,□音疲。《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声。《长笺》从为形义俱远。当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韦。《书·禹贡》梁州,厥贡熊罴狐狸织皮。〈传〉贡四兽之皮,织金罽。《周礼·天官》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注〉有毛为皮,去毛为革。又《释名》被也。被,覆体也。《韵会》皮肤,肌表也。《史记·郦生传》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又《扬子·方言》秦晋言非其事,谓之皮传。〈注〉谓强语也。《后汉·张衡传》后人皮传,无所容篡。〈注〉皮肤浅近,强相傅会也。又《博雅》皮,弁冠也。《礼·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又《正韵》狐貉之裘曰皮也。《庄子·让王篇》冬日衣皮毛。又皮侯。《周礼·冬官考工记》张皮侯而栖鹄。《论语》射不主皮。〈注〉皮,革也。布侯而栖革於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又皮币。《前汉·武帝纪》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又腹心部曰皮室。《辽史·百官国语解》军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黄皮室,皆掌精兵。又《博雅》重皮,厚朴也。又《古今注》长安儿童呼苦葴为皮弁。又《本草·释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别名。即湿地上苔衣也。又皮氏,县名。《前汉·地理志》属河东郡。又皮山,山名。见《山海经》。又姓。郑大夫子皮,后汉皮扬,唐皮日休。又叶蒲何切,音婆。《诗·召南》羔羊之皮,素丝五紽。《左传·宣二年》宋华元谓役者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者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

着:《申集上·草字部》《集韵》《韵会》《正韵》□陟虑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则着。《晏子·谏上篇》君之德着而彰。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着。〈注〉着,标着也,使傰曹署着其名。《周礼·典妇功注》书其贾而着其物。又《前汉·景帝纪》廷尉与丞相更议着令。〈注〉着音着作之着。《晋书·职官志》魏太和中,诏置着作郞,於此始有其官。又《小尔雅》思也。又与贮通。《家语》子贡废着鬻财於曹、鲁之间。〈注〉着,居也。又《诗·齐风》俟我于着乎而。〈传〉门屏之间曰着。又《左传·昭十二年》若不废君命则固有着矣。〈注〉着,位次也。《前汉·五行志》朝内列位有定处,所谓表着也。又《广韵》直余切,音除。《尔雅·释天》太岁在戊曰着雍。《韵会》表着之着亦音除。又《羣经音辨》药草也。《尔雅·释草》味。荎着。〈注〉音储。又《类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又《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方尺二寸,□里着组系。〈注〉着,充之以絮也。《韩诗外传》士褐衣縕着,未甞完也。又《集韵》直略切,音擆。《吴越春秋》从阴收着,望阳出粜。〈注〉着。置也。又《类篇》附也。《前汉·贾谊传》黑子之着面。又《礼·明堂位》着,殷尊也。〈注〉着地无足。又《前汉·张骞传》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其俗土着。《师古注》土着,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后汉·李忠传》流民占着者五万余口。《直音》俗作着。考证:(《前汉·食货志》黑子之着面。)谨按食货志无此语,食货志改贾谊传。

骨:《亥集上·骨字部》《唐韵》《韵会》古忽切《集韵》吉忽切,□音汨。《说文》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周礼·天官·疾医》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又牲骨。《礼·祭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仪礼·乡射礼注》以骨名肉,骨贵也。又姓。《隋书·骨仪传》骨仪,京兆长安人。又《唐书·东夷传》新罗,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又苦骨,苦参别名。又多骨,白荳□别名。见《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