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到扬州去遨游。比喻钱财极多。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āo chán shí wàn guàn,qí hè xià yáng zhōu
成语简拼
YCSWGQHXYZ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到扬州去遨游。比喻钱财极多。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谓仙人而兼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险语之逼人闻。▼清·程允升《幼学琼林·鸟兽》

(2)…赢得青楼薄幸名。』古人云人生乐事,莫过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自隋炀帝开凿运河,扬州地居运河…——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几个大字。

(2)赫赫不会写成语“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最后一个字。

(3)凯凯写不出成语“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4)龙华中学的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5)烛航叔叔给韫菀和雨瑶讲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历史故事。

(6)秤搦锤出油,闲言长语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殷芸《商芸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分字解释

万贯

万贯:[wànguàn] 一万贯铜钱,形容钱财极多。腰缠万贯。

腰:yāo(1)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弯腰;两手叉腰。(2)裤腰:红裤子绿腰。(3)指腰包或衣兜:我腰里还有些钱,足够我们零用的。(4)事物的中间部分:山腰;树腰;故事说到半中腰就不说了。(5)中间狭小,象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6)姓。

缠:chán(1)缠绕:缠线;用铁丝缠了几道。(2)纠缠:琐事缠身。(3)<方>应付:这人真难缠,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走。

十:shí 1、<数>十。2、<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3、<数>十倍。《谋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万:wàn 1、<数>十个一千。《孙膑减灶》:『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又] 泛指众多。《察今》:『臂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2、<副>极;非常。韩愈《柳子厚暮志铭》:『无辞以白其大,且万无母子俱往理。』3、<名>古代一种大型舞蹈的名字。《左传·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注] 万,萬。古代『万』读『mò』,用于复姓『万俟』。『萬』作数词时可以用『万』,如今简化统一作『万』。[万福] (1)多福,用于祝颂。(2)唐宋时女子行礼,常口称『万福』,后指女子行礼。[万机] 古时专指皇帝处理日常杂事。[万籁]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万乘] (1)万辆兵车。(2)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故以万乘称天子。(3)指大国。

贯:guàn 1、<名>穿钱的绳。《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2、<量>古代货币单位。一千为一贯。《智取生辰纲》:『五贯足钱一桶。』3、<动>穿过。《柳毅传》:『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4、<动>融会贯通。《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5、<名>事;例。《论语·先进》:『仍旧贯,如之何?』6、<名>条理。《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7、<动>侍奉;服侍。《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8、<形>通『惯』,习惯。《孟子·滕文公》:『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9、<名>世代居住的地方;原籍。《隋书·食货志》:『其无贯之人,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贯彻] 上下贯穿,通达至底。[贯日] (1)一天又一天,积日。(2)遮蔽日光。[贯叙] 按次序叙录。[贯鱼] 成串的鱼。比喻前后有次序。也写作『鱼贯』。

骑:qí 1、<动>骑(马)。《塞翁失马》:『家富良马,其子好骑。』2、<动>泛指骑乘;跨坐。《梦游天姥吟留别》:『须行即骑访名山。』jì 1、<名>骑兵。《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名>军马;战马。《木兰诗》:『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又] 泛指马。《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3、<名>一人一马的合称。《长恨歌》:『九生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4、<名>(骑在马上的)人。《卖炭翁》:『翩翩两骑来是谁?』

鹤:hè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州:zhōu 1、<名>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说二千五百家为一州,一说一万家为一州。《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2、<名>古代行政区,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诸葛亮《草庐对》:『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腰:《未集下·肉字部》《集韵》《韵会》伊消切《正韵》伊尧切,□音要。《说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为中关,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释名》腰,约也,在体之中,约结而小也。又马名。《古今注》古骏马有飞兔腰褭。又天下形势亦称腰。《战国策》梁者,山东之腰也。《玉篇》本作要。《广韵》或作□。

缠:《未集中·糸字部》《广韵》直连切《集韵》《韵会》澄延切,□音廛。《说文》绕也。《玉篇》约也。《广韵》束也。《诗·唐风·绸缪束薪传》绸缪,缠绵也。又姓。《广韵》汉有缠子着书。又《广韵》特碾切《集韵》《韵会》《正韵》直碾切,□廛去声。义同。《集韵》或作繵。《类篇》或省作緾。《五经文字》缠,俗作缠。缠原字从□。

十:《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拾。《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易,数生于一,成于十。《易·系辞》天九地十。《前汉·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於前。《枚乗[音chéng]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令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鼂以道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万:《子集上·一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同万。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国万纽于谨。又《广韵》莫北切《集韵》密北切。万俟,复姓。俟音其,今读木其。北齐特进万俟普。(万)(古文)《唐韵》无贩切,音蔓。《说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衆[音zhòng]多,动以万计。又数名。《易·乾象》万国咸宁。《前汉·律正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又舞名。《诗·邶风》方将万舞。〈疏〉万者,舞之总名。《大戴礼·夏小正》万也者,干戚舞也。《韵会》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又州名。《寰宇记》汉巴东郡,后唐贞观曰万州。又姓。《通志·氏族略》万氏,孟子门人万章。又《韵补》入铣韵。《白居易·寄元九诗》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六书正伪》或省作万,非。

贯:《酉集中·贝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玩切,音瓘。《说文》贯,钱贝之贯。《前汉·食货志》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又《博雅》穿也。《五经文字》既穿曰贯。《易·剥卦》贯鱼。《释文》贯,穿也。《前汉·董仲舒传》岂不同条共贯与。〈注〉贯者,聮[音lián,古同联]络贯穿。又中也。《仪礼·乡射礼》不贯不释。〈注〉贯,犹中也。又《谷梁传·昭十九年》羁贯成童。〈注〉羁贯,谓交午剪发以为饰。又《晋书·文苑传》架彼辞人,共超清贯。《正字通》侍从之官曰清贯。又姓。《姓氏急就篇》赵相贯高。《古音略》贯高之贯,音冠。又《博雅》累也。又《韵府》本贯,乡籍也。又国名。《括地志》故贯城即古贯国,在曹州济阴县。又《诗·魏风》三岁贯女。〈传〉贯,事也。《释文》古乱反。○按朱传:贯,习也。音惯。又《集韵》《正韵》□古患切,音惯。惯,亦作贯。《尔雅·释诂》贯,习也。《诗·齐风》射则贯兮。《释文》毛古乱反,中也。郑古患反,习也。《前汉·贾谊传》习惯如自然。〈注〉师古曰:贯,亦习也。又《集韵》乌关切,音弯。弯,亦作贯。《史记·伍子胥传》贯弓执矢向使者。又《广韵》《集韵》《韵会》□古丸切,音官。义同。○按《说文》毋,穿物持之也,音古丸切,贯音古玩切,毋与贯通,故经典贯亦音官。

骑:《亥集上·马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渠羁切《正韵》渠宜切,□音奇。《说文》跨马也。《□名》骑,支也,两脚支别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奇寄切,音芰。义同。又《增韵》马军曰骑。《礼·曲礼》前有车骑。〈疏〉古人不骑马,故经典无言骑。今言骑,是周末时礼。《能攺斋漫录》左传昭二十五年,左师展将以公乗[音chéng]马而归。刘炫谓欲与公单骑而归,此骑马之渐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音chéng]马,马以驾车,不言单骑。至六国时,始有单骑,苏秦所谓车千乗[音chéng],骑万匹是也。又票骑,官名。《前汉·武帝纪》以霍去病为票骑将军。〈注〉位三司,品秩同大将军。又旄头骑。《汉官仪》旧选羽林为旄头,被发先驱。或云:旄头骑自秦始。又飞骑。《正字通》唐贞观中择膂力骁捷善射者,谓之飞骑。衣五色袍,乗[音chéng]六闲马,每上出游幸,从驾行。又姓。《战国策》燕将骑劫。考证:(《逸雅》骑,支也。)谨照原书逸雅改□名。(《礼·曲礼》前有车骑。〈注〉古人不骑马。)谨照原书注改疏。

鹤:《亥集中·鸟字部》《唐韵》下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曷各切,□音涸。水鸟名。似鹄,长颈高脚,丹顶白身,颈翅有黑,常以夜半鸣,声闻八九里。《博物志》鹤□颊□,耳响则听远,眼赤则眎远,其色似雪。《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於阴,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埤雅》形定而色白,食於水,故喙长。轩於前,故后短。栖於陆,故足高而尾凋。翔於云,故毛丰而肉疎。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寿。内典曰:鹤影生。禽经曰:鹤以声交而孕。张华云:雄鸣上风,雌承下风则孕。《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鹤也。古谓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谓之阴羽。《本草》鹤白色□,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小雅》鹤鸣于九臯,声闻于天。《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左传·闵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乗[音chéng]轩者。又地名。《史记·卫世家注》鹤城在滑州匡城县正南十五里。又《庄子·徐无鬼》君必无盛鹤列於丽谯之间。《郭注》鹤列,陈兵也。又鹤膝,矛名。鹤之膝隆起,故吴矛骹大者为鹤膝。又《逸雅》锄,助也。齐人谓其头曰鹤,似鹤头也。又姓。鹤寿,见《金史》。又《正韵》与翯同。《诗·大雅》白鸟翯翯。《孟子》作鹤鹤。又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赋》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

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州:《寅集中·巛字部》《唐韵》《正韵》职流切《集韵》《韵会》之由切,□音周。《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畴也,各畴其土而主之。《广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题辞》州之为言殊也。《释名》州,注也。郡国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时也,宫也,居也。《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同并]州。分青州为营州。〈疏〉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登王佐,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禹贡》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周礼·夏官》九州: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幷[同并]。《尔雅·释地》冀、豫、雝、荆、扬、兖、徐、幽、营,九州。〈疏〉禹贡有青徐梁,无幽幷[同并]营,是夏制。周礼有青幷[同并]幽,无徐梁营,是周制。此有幽徐营而无青梁幷[同并],疑是殷制也。《史记·孟子传》驺衍言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又《周礼·地官》五党为州。〈注〉州二千五百家。《论语》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又国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传〉淳于公如曹。〈注〉淳于,州国所都。城阳淳于县也。《括地志》密州,安丘县东三十里古州国,周武王封为淳于国。又邑名。《左传·昭三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晋侯,曰:子丰有劳於晋,余闻而弗忘,赐女州田。〈注〉州县,今属河内郡。又《春秋·成七年》吴入州来。〈注〉楚邑,淮南下蔡县。又《史记·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纳州於秦。〈注〉南郡有州陵县。又姓。《左传·襄二十一年》州绰出奔齐。〈注〉晋大夫。又《尔雅·释畜》白州驠。〈注〉州,窍。〈疏〉谓马之白尻者也。又与洲通。◎按《说文》引《诗·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又叶专於切,音朱。《易林》鸇鸠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电,霹我葺庐。考证:(《左传·昭二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谨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二年》州绰出奔齐。)谨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