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鹤

扬州鹤,比喻难以实现的妄想。

扬州鹤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áng zhōu hè
成语简拼
YZH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揚州鶴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难以实现的妄想。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海底月沈天上兔,辽东人化扬州鹤。▲宋·刘辰翁满江红》词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骑上扬州鹤”几个大字。

(2)力超哥哥给汝馨和润芳讲了“骑上扬州鹤”的故事。

(3)小琤不会写成语“骑上扬州鹤”的最后一个字。

(4)小开写不出成语“骑上扬州鹤”,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5)张潘镇二中的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骑上扬州鹤”。

(6)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骑扬州鹤”几个大字。

(7)崔家庄学校的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骑扬州鹤”。

(8)记龙大哥哥给景嶸和小诺讲了“骑扬州鹤”的典故。

(9)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扬州鹤”几个大字。

(10)三官庙乡初级中学的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扬州鹤”。

(11)昱衡哥哥给继壮和屿潼讲解了“扬州鹤”的故事。

(12)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13)海底月沈天上兔,辽东人化扬州鹤。见宋·刘辰翁《满江红》词。

(14)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见元·乔吉《山坡羊·遇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分字解释

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州:zhōu 1、<名>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说二千五百家为一州,一说一万家为一州。《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2、<名>古代行政区,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诸葛亮《草庐对》:『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鹤:hè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州:《寅集中·巛字部》《唐韵》《正韵》职流切《集韵》《韵会》之由切,□音周。《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畴也,各畴其土而主之。《广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题辞》州之为言殊也。《释名》州,注也。郡国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时也,宫也,居也。《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幽州幷[同并]州。分青州为营州。〈疏〉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登王佐,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禹贡》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周礼·夏官》九州: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幷[同并]。《尔雅·释地》冀、豫、雝、荆、扬、兖、徐、幽、营,九州。〈疏〉禹贡有青徐梁,无幽幷[同并]营,是夏制。周礼有青幷[同并]幽,无徐梁营,是周制。此有幽徐营而无青梁幷[同并],疑是殷制也。《史记·孟子传》驺衍言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又《周礼·地官》五党为州。〈注〉州二千五百家。《论语》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又国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传〉淳于公如曹。〈注〉淳于,州国所都。城阳淳于县也。《括地志》密州,安丘县东三十里古州国,周武王封为淳于国。又邑名。《左传·昭三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晋侯,曰:子丰有劳於晋,余闻而弗忘,赐女州田。〈注〉州县,今属河内郡。又《春秋·成七年》吴入州来。〈注〉楚邑,淮南下蔡县。又《史记·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纳州於秦。〈注〉南郡有州陵县。又姓。《左传·襄二十一年》州绰出奔齐。〈注〉晋大夫。又《尔雅·释畜》白州驠。〈注〉州,窍。〈疏〉谓马之白尻者也。又与洲通。◎按《说文》引《诗·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又叶专於切,音朱。《易林》鸇鸠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电,霹我葺庐。考证:(《左传·昭二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谨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二年》州绰出奔齐。)谨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一年。

鹤:《亥集中·鸟字部》《唐韵》下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曷各切,□音涸。水鸟名。似鹄,长颈高脚,丹顶白身,颈翅有黑,常以夜半鸣,声闻八九里。《博物志》鹤□颊□,耳响则听远,眼赤则眎远,其色似雪。《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於阴,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埤雅》形定而色白,食於水,故喙长。轩於前,故后短。栖於陆,故足高而尾凋。翔於云,故毛丰而肉疎。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寿。内典曰:鹤影生。禽经曰:鹤以声交而孕。张华云:雄鸣上风,雌承下风则孕。《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鹤也。古谓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谓之阴羽。《本草》鹤白色□,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小雅》鹤鸣于九臯,声闻于天。《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左传·闵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乗[音chéng]轩者。又地名。《史记·卫世家注》鹤城在滑州匡城县正南十五里。又《庄子·徐无鬼》君必无盛鹤列於丽谯之间。《郭注》鹤列,陈兵也。又鹤膝,矛名。鹤之膝隆起,故吴矛骹大者为鹤膝。又《逸雅》锄,助也。齐人谓其头曰鹤,似鹤头也。又姓。鹤寿,见《金史》。又《正韵》与翯同。《诗·大雅》白鸟翯翯。《孟子》作鹤鹤。又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赋》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