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狝春苗

秋狝春苗,狝:杀戮,打猎;苗:为保护禾苗而消灭那些害虫和野兽。指古时候春秋两季猎杀野兽。也用以形容大规模扫荡敌军或盗匪。

秋狝春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ū xiǎn chūn miáo
成语简拼
QXCM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秋獮春苗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狝:杀戮,打猎;苗:为保护禾苗而消灭那些害虫和野兽。指古时候春秋两季猎杀野兽。也用以形容大规模扫荡敌军或盗匪。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秋狝春苗→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实获我心→心到神知→知白守黑→黑子弹丸→丸泥封关→关门捉贼→贼人胆虚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借硝烟弹雨之场,寓秋狝春苗之意,一旦烽烟有警,鼙鼓不惊。▲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成语造句

(1)彬彬写不出成语“秋狝春苗”的拼音。

(2)德钊叔叔讲了“秋狝春苗”的成语故事。

(3)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秋狝春苗”几个大字。

(4)婧婧不会写成语“秋狝春苗”的最后一个字。

(5)前仙乡中学的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秋狝春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分字解释

秋:qiū 1、<名>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秋。』2、<名>年。《五蠹》:『穰岁之秋,疏客必食。』3、<名>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秋,送客湓浦口。』4、<名>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娘] 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 (1)秋天的水。(2)喻剑。(3)喻境。

狝:xiǎn <动>秋天打猎。《管子·小匡》:『秋以田曰狝。』[引] 杀死。张衡《西京赋》:『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什七八。』

春:chūn 1、<名>春。四季的第一季。《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泛指年。2、<名>年岁,年龄。《苏武》:『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3、<形>春意,生机。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晖] 1.春阳,春光。李白《惜馀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春以留人。』2.喻母爱。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寸草心,报得三春。』[春秋] 1.时代名。指《春秋》所记载的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也指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的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2.指有所褒贬。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春社] 祭祀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春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闱] 1.唐、宋礼部试士及明清会试,均在春季举行,称『春闱』。闱,考场。姚合《别胡逸》:『记得春同席试,逡巡何啻十年馀。』2.犹『春宫』。太子所居,也代指太子。陆贽《李勉太子太师制》:『辅翼春,是资教谕。』

苗:miáo 1、<名>没有吐穗的庄稼。《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名>后代。《史记·太史公自序》:『毕公之苗,因以为姓。』3、<名>事情的预兆或迹象。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4、<动>夏季打猎。《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苗而不秀] (1)人未成年就夭折。(2)外貌好但无才能。[苗末] 后代子孙。[苗裔] 后代子孙。

秋:《午集下·禾字部》龝《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又《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又秋秋,马腾骧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又春秋,鲁史名。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又姓。又七遥切,音鍫。《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

春:《辰集上·日字部》(古文)萅□旾《广韵》昌唇切《集韵》《韵会》枢伦切,□蠢平声。《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注〉气清而温阳。《周礼·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万物。《公羊传·隐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注〉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史记·天官书》东方木主春。《前汉·律正志》阳气动物,於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动运。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黄歇之后。又酒名。《唐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刃南之烧春。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别种名丽春。又《集韵》尺尹切,音蠢。《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注〉春读为蠢。蠢,作也,出也。

苗:《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武儦切《集韵》《韵会》《正韵》眉镳切,□音描。《说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诗·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魏风》硕□硕□,无食我苗。〈注〉嘉谷也。又《尔雅·释天》夏猎曰苗。〈注〉为苗除害也。《诗·小雅》之子于苗,□徒嚣嚣。又《书·舜典》□三苗于三危。《史记·夏本纪注》《神异经》: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无理,名曰苗民。又《博雅》衆[音zhòng]也。《后汉·邓皇后纪》损膳解骖[音cān],以赡黎苗。又胤也。《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后汉·□恂传》功臣苗绪。又地名。《左传·襄二十六年》晋人与之苗。〈注〉苗,晋地。又山名。《淮南子·修务训》苗山之铤。〈注〉苗山,利金所出也。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又《韵补》眉彪切,音缪。《韩愈·楚国夫人墓铭》高陵相汉,义以家酬。迁于南阳,始自郞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