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白眼

青眼白眼,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青眼白眼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yǎn bái yǎn
成语简拼
QYBY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青眼白眼
成语英文
think highly of or look down o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看人的态度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青眼白眼」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青眼白眼”几个大字。

(3)前营中学的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青眼白眼”。

(4)小芳不会写成语“青眼白眼”的最后一个字。

(5)小飞写不出成语“青眼白眼”的拼音。

(6)支哥哥给怡可和湄娥讲解了“青眼白眼”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成语故事

魏晋时期,阮籍性格狂放不羁,做事总是由着性子,他的母亲病故,嵇康的弟弟嵇喜前去吊丧。阮籍不喜欢他就以白眼相待。嵇喜回去对嵇康倾诉受到冷遇。嵇康带上酒与琴前去吊丧,阮籍见了大喜,马上变作青眼热情招待

分字解释

白眼

白眼:[báiyǎn] 朝上或朝两边看时露出的白眼珠。用白眼看人,表示轻蔑或厌恶。遭人白眼。

青眼

青眼:指人高兴时眼睛正着看,黑色的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的喜爱或重视(跟『白眼』相对)。

眼白

眼白:[yǎnbái] [方] 白眼珠儿。

青:qīng 1、<名>蓝色。《劝学》:『青,取之蓝,而青于蓝。』2、<名>深绿色。《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名>青草或青绿色的植被、庄稼。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4、<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5、<名>黑色。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青灯] 油灯。[青睐] 用黑眼珠看人。喻重视或喜爱。[青庐] 青布搭的幕帐,是古时举行婚礼的地方。[青冥] 青天;蓝天。[青青] 黑沉沉的样子。青葱的样子。[青箱] 谓世传家学。

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白:bái 1、<名>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2、<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3、<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白。』《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5、<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各。』6、<动>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7、<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8、<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白衣] 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白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白,戒君勿言也。』

青:《戌集中·青字部》寈《唐韵》《集韵》《韵会》□仓经切,音鶄。《说文》东方色也。《释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书·禹贡》厥土青黎。《荀子·劝学篇》青出之蓝而青於蓝。又神名。《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又州名。《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又鸟名。《礼·曲礼》前有水,则载青旌。〈注〉青,青雀,水鸟。又木名。《庾信·步虚词》空青为一林。〈注〉云笈七签,玉清天中有树,似松,名曰空青之林。又《广韵》男青、女青,皆木名。出罗浮山记。又果名。青子,橄榄也。《苏轼诗》纷纷青子落红盐。又药名。《本草纲目》空青,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青。〈又〉白青,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青,得铁即化为铜。又曾青、绿青、扁青、绿肤青,□详《本草纲目》。又《韵会》竹皮曰青。《后汉·吴佑传》杀青□以写经书。〈注〉以火炙□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又《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饮,曰踏青。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复姓三氏,汉有青乌子。又有青牛氏,青阳氏。又《集韵》《韵会》□子丁切。与菁同。《诗·卫风》绿竹青青。〈传〉青青,茂盛貌。《释文》青,子丁反。本亦作菁。又《小雅》其叶青青。《释文》青,子零反。考证:(《荀子·劝学篇》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谨照原文改青出之蓝而青於蓝。

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白:《午集中·白字部》《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正韵》薄陌切,□音帛。《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也。《释名》启也。如水启时色也。《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绘之事,西方谓之白。《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坟。又《礼·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韵》素也。洁也。《易·贲卦》白贲无咎。〈注〉其质素,不劳文饰也。又《说卦》巽为白。〈疏〉风吹去尘,故洁白也。又明也。《礼·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注〉白道,谓明道也。《前汉·谷永传》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汉·萧望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给官府趋走者。《前汉·两龚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犹白身。《管子·乘马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又白丁。《北史·李敏传》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书·食货志》庄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又白着。《唐书·刘晏传》税外横取谓之白着。《春明退朝录》世人谓酒酣为白着。言刻薄之后人必颠沛,酩酊如饮者之着也。又《礼·玉藻》君衣狐白裘。《□注》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又《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又《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又《前汉·□法志》罪人为白粲。〈注〉坐择米使正白,三岁□也。又《古今注》白笔,古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又《字学渊源》飞白书,蔡邕见施垩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又旗名。《礼·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罚爵名。《说苑》魏文侯与大夫饮,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礼·内则》酒清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又马名。《诗·秦风》有马白颠。〈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又猛兽名。《汲冢周书》义渠以兹白。〈注〉兹白,一名驳,能食虎豹。又虫名。《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也。又《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又草名。《前汉·西域传》邺善国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农谚》要宜麦,见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为一白。《传灯录》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又山名。《后汉·耿恭传》窦固前击白山,功冠三军。〈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又水名。《桑钦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又州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国。见《山海经》。又白狄,狄别名。见《春秋·成九年》。又戎类有六,一曰老白。见《风俗通》。又姓。黄帝后。《左传》秦大夫白乙丙。又复姓。《史记·秦本纪》白冥氏,秦族。《潜夫论》吉白氏,莘姓后。又白杨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内贞复曰白。又《玉篇》告语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禀白。同辈述事□义亦曰白。《前汉·高帝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后汉·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书·宦者传》宣宗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按《说文》入声有白部,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是告语之白读自,西方之白读帛,音义各别。许氏分为二部。《玉篇》合而为一,今从之。又《集韵》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与伯同。长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薮》有白鸾氏。〈注〉即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诗·小雅》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又叶房密切,音弼。《苏轼·寒食雨诗》暗中偸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古文自。疾二切。考证:(《礼·明堂位》殷之太白。)谨照原文太白改大白。